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镜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镜鉴
 

2012年4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及反应速度是日本制造没落的根本原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马振贵

创新及反应速度是日本制造没落的根本原因

最新消息称,索尼新任CEO平井一夫表示,本财年计划裁员1万人,约占雇员总数的6%。平井一夫表示,索尼将专注于三大领域的投资和技术研发:数字成像、移动产品和视频游戏。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提到电视业务。那么,在电视行业,索尼是不是想退出?这一点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之前,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向东京地裁申请破产保护,日本半导体行业在80年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当时的生产流程多为手工作业,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广泛投入,一些韩、台半导体企业便随之迅速崛起。作为日本国内唯一的DRAM制造企业,尔必达一度是日本政府力保的企业代表。尔必达的落幕显示,在全球电子业洗牌大潮中,仅靠国家保驾护航并不能确保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幸存。

夏普也表示,在截至2012年3月31日的财年里,预计净亏损2900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这是自1912年夏普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夏普称,亏损主要是因为液晶电视价格骤降及经济增速放缓。索尼和松下则分别预计净亏损达30亿美元和92亿美元。面对亏损局面,夏普宣布削减面板产能。而松下计划对外出售位于东京都港区芝公园的东京总部大楼“东京松下大厦”。

此外,奥林巴斯的问题,佳能、尼康等影像制造业也都出现了大幅的业绩下滑,而日系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全球竞争力也逐渐衰落,这都是日系制造业面临的窘境。整个行业的变迁和产业链的悄然改变,对日系企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虽然因为日本地震以及东南亚的海啸给日系制造业带来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但整体创新能力以及应对市场新需求的改变方面,日系企业已经慢了一个节拍。

单纯地从IT行业来看,日系手机企业曾经也是一度辉煌,但近年来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在中国市场,日系手机曾经全面溃败,退出中国市场,虽然近年来又有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打算,但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苹果、谷歌带来的移动市场新模式改变,把传统的手机制造业彻底地挤压下去,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没落也说明了问题。在苹果iPhone和iPad一枝独秀的背后,三星、HTC,包括中国的中兴、华为等都有很明显的市场竞争力,而日系手机除了索尼苦苦挣扎之外,其他的品牌基本淡出了一线市场。

而索尼在收购了爱立信在索爱中占据的份额之后,是不是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并获得一定的成效,目前看还比较难,因为市场已经改变,模式已经不同。索尼移动东山再起的市场压力进一步陡增。

当苹果带来一种全新的自媒体时代改变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传统移动制造商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改变,包括谷歌Android的参与竞争,都让传统的移动制造业发生变化,产品背后的增值业务发展和应用服务的提升成为制造商崛起市场价值的附加机会,而且这种模式改变带来的潜在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硬件本身。

在这方面,日系手机企业根本没有跟上节奏。这仅仅是手机行业,在其他的制造业内也是如此。棋慢一步的背后,就需要步步紧追,追赶的步伐又需要市场的认可,当市场已经习惯了模式改变和厂商的产品之后,追赶者的压力无形中增加。

日系制造业的窘境对于我们的制造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在技术研发上不能及时跟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包括昔日辉煌的柯达没落一样,不能跟进,就只能被遗忘。

曾经的技术优势在新技术的不断演变中,都已经成为滞涨的约束。目前,我们的制造业已成为全球制造的一种象征,但从制造到创造,包括“智”造,这种改变是必须的。

日本企业已经开始收缩和重组转型,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此外,在技术上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并形成开放合作的态势。

目前,日本企业仍有核心技术、上游部件的优势,但是,日本企业不能再单纯地依靠技术优势,正如中国企业也不能再单纯地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一样。只有打破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以开放、合作的新思维,参与全球化竞争。这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们的企业应该面对的一种状态。否则,如今日本制造业的困境就是我们制造业将来的发展难题。

我们看到,松下已经开始从偏重现有事业,向能源新领域转换;从以日本为中心,向彻底的全球化思维转换;从单一商品销售思维,向解决方案系统思维转换。而索尼、日立、东芝、夏普等都提高了彩电外包生产的比例,尽量“轻资产”运营。

改变是为了发展,而顺应市场的改变,也是企业必须勇于纠错的一种力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