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核心技术牢牢把持、不肯向海外转移技术,导致核心零部件企业扎堆日本,一旦日本本土出现供应链断裂,就会牵连到整个链条上的企业。
日本汽车业全面减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日本汽车业全面减速
今非昔比。
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的日本汽车,如今在各个汽车细分市场中几乎很难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大地震、海啸、日元升值等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直接带来日系车企2011年市场占有率的大幅下滑。然而,即便没有这些外界因素,日系车企就能保住昔日老大的身份吗?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本田等日系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就已经开始走弱。
显然,日系车企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今年4月10日,本田在华发布中期战略,希望通过导入新车型、新能源技术提升在华销量。而在本田之前,针对中国市场,丰田、日产同样发布了重拾市场的战略计划。
集体陷减收困局
销量下降、市场份额下滑,如今成为日系车企不得不面对的窘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2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汽车产销增幅明显回落,其中德系、美系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韩系、法系回落至8%,日系仅增长1.33%;从市场份额看,德系份额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日系同比降低1.13个百分点。
同时根据2011年11月8日丰田、本田、日产等10家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发布的2011财年(2011年4月—2012年3月)业绩显示,10家日本汽车厂商中,有6家陷入减收困局。
诚然,过去的一年,地震、核危机、泰国洪水大对日本汽车工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这些或许仅是表面原因。
高度依赖日本本土的供应链便被认为是地震后车企陷入停顿的一个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对核心技术牢牢把持、不肯向海外转移技术,导致核心零部件企业扎堆日本,一旦日本本土出现供应链断裂,就会牵连到整个链条上的企业。
而对中国等重要海外市场的战略保守则是近年来日系车企市场份额下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两三年来,相对于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本田的步伐略显迟缓,在新产品、新技术的投放方面相对滞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坦承,本田在中国的发展过于谨慎。
早在去年,本田社长伊东孝绅就承认,本田过去对中国市场变化反应过于迟缓,未能认识到中国车市消费格局发生的变化,消费者倾向经济、小型、低价的车型,本田却未能及时作出改变。
丰田同样也因战略失误而错失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发展机遇,2010年又遭遇了“召回风波”的打击。彼时,丰田表示将积极反思,调整战略。
加大战略调整
在2011年底举行的东京车展上,丰田、本田、日产日系三强均表示,随着国内配套体系的修复完成,2012年将完全恢复生产能力,并在各地开始“收复”失地,而中国市场将成为首先要调整的市场。
丰田、本田年初发布的战略计划也表明,为打赢翻身仗,日系车企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市场。
“中国最重要!”丰田章男的高呼呐喊不仅代表了丰田的态度,同样也能反映日系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2012年3月1日,丰田中国启动“云动”计划,制定了2012年销量958万辆的目标,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加21%。
同时丰田发布了代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潮流的“双擎”概念,并计划节能新能源车型在整体销售中占据20%的份额。这是丰田入华13年以来,第一次专门针对中国发布企业战略。
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与生产力度的还有本田。
“在电动车方面,我们去年已经在广州开始验证实验,根据验证实验结果,今年年底有望在广汽本田投产电动车。”本田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表示。
仓石诚司表示,本田也在筹备混合动力的国产,将电池等基础零部件在中国进行采购,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下一阶段我们还将向中国投放适合中大型车的混合动力系统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按照计划,到2015年,本田HONDA品牌的在华销量要超过120万辆,将比2011年翻一番。
管理面临挑战
此前公布的2011至2012财年业绩预期显示,日产汽车净利润将会达到2900亿日元,略低于2010至2011财年的净利润(3192亿日元);本田汽车则从2010至2011财年的净利润5340亿日元猛降到2011至2012财年的2150亿日元;丰田汽车则从2010至2011财年的净利润4082亿日元下降到2000亿日元。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在产品、质量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日系车企要想重拾昔日的辉煌显然并不容易。
跟地震带来的短期影响相比,日元升值对日本汽车产业产生的长期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日元升值一元,本田就将损失150亿日元。”本田汽车相关人士曾经表示。
据了解,日元汇率大多定在1美元兑80日元的水准,但从去年6月开始,日元开始大幅升值,至去年12月一度攀升接近70日元。
而在2011年11月29日,日产汽车CEO戈恩就宣称,汽车行业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于自然灾害,而在于日元升值对汽车业供应链造成的负面影响,后者将直接降低车企竞争力。
“有了变革的决心,还要看变革的力度到底有多大。”对于三大日系车企的战略转变,有汽车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关于日系车企的深层次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多层级带来的决策迟缓。日系车企在管理上实行的是上传下达的流程管理,然而这种模式不仅加大了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更让企业在应对危机时显得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