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能否进行到底?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让企业、学校、学员获得共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纵深推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永棠本报记者江丞华
校企合作模式能否进行到底?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让企业、学校、学员获得共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纵深推进
王利博制图
再过两个月,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中兴通信3G经世学院校企合作班的54名学生就要完成18周的顶岗实习了,他们将在所实习的企业正式上岗工作。
对于校企联合办学模式而言,其最大意义莫过于实现了院校、企业、学生三方需求的“无缝对接”,使该校毕业生免于传统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各类招聘会上的疲于奔波,让毕业生顺利找到“婆家”。
未毕业先就业的样本
“经过240天的专业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作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汽教育携手合作的“汽车技术教育课程”项目的学生,他们对接下来10周的校内实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未毕业先就业,在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已不是稀奇的事情。在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江西每年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达12万人,而每年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大约4万,人才缺口较大。
如何及时招到实用型人才,成为不少本地企业很“头疼”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独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因其具有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依托本地产业支撑,跟着市场走,职业教育才能有生命力。”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理事长、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学院的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事实上,该校毕业生之所以深受市场欢迎,得益于“区域融合”的办学模式、“以岗定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校企共管”的育人模式。
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理事、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小英认为,所谓区域融合,就是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学校提供产业背景、就业岗位,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双方共赢发展。
因为该职教集团提倡“以岗定教”人才培养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采访期间,记者体验最深的是校内实训基地随处都是可触摸可动手操作的“企业车间”。
此外,“招到人,却留不住人”的尴尬长久以来困扰着不少用人单位。为此,职教集团开拓了“校企共管”的育人模式,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尝试“企业文化”教学,开展以诚信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
“上课期间,感觉‘学校与企业一样’、‘教师与师傅一样’、‘教室与车间一样’、‘上课与上岗一样’。找工作的时候底气足、选择多,就业自然就不用愁了!”一位不久前刚刚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录用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学校与企业一样,教师与师傅一样,教室与车间一样,上课与上岗一样———这正是实现了深层次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的魅力之所在。
学校联姻企业的魅力
提起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业内人往往会提到另外一词语:订单教育。该职教集团紧盯企业人才需求,将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完美结合,构建合力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赖强,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汽车专业2010届毕业生。目前在南昌一家高档轿车维修厂从事维修工作。记者通过对其同事的采访了解到,尽管才工作一年的赖强,但凭借技术过硬的他现已成为工作组的技术骨干,很多维修难题在他这里都能顺利解决。
“订单定向培养不仅解决了工作问题,更让我在学校期间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打下了坚持的技术功底。”作为订单教育的受益者,赖强感慨地说。
订单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方位互动合作形式,学生入学时,学院即与企业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组成企业冠名班,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第二种定向式订单培养形式,即由学生经过一定的理论学习后,重新组成“定向班”,按照企业的要求强化培训或直接到企业顶岗培养。
事实上,仅中兴通讯就向学院投资300多万元,并成立了江西现代———中兴通信3G经世学院,参与学校二级学院的建设。此外,中国建材集团、中纺集团、新钢集团、江西建材集团、江中药业等20多家企业共向职教集团旗下的学校投入教学实验设备、或共同组建了校企合作基地。
对于企业普遍顾虑的学生毕业以后留不住的问题,中兴通信3G经世学院院长黄华显得特别的自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企业与学生三年的共处都不能让学生心安定下来,首先要怀疑的不是学生,而是企业自身的文化和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企业向学院投资开办实训工厂、实训基地等,实现工厂与学校对接、课堂在车间里延伸,实现了人才培养手段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同培养、培训合格高技能人才,合作开发各类新产品,在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同时,每年通过产品开发为当地企业创造了效益。
校企合作模式能否进行到底
江西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指出,企业就是要谋取利润,没有利益,或者利润不够的项目,企业自然就不愿意参与,或者积极性不高。因此,校企合作,作为主导方的学校,必须首先把企业的利益和回报考虑进去。
对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代表,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单津辉亦持同样观点: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让企业、学校、学员获得共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纵深推进。
虽然,在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中,仍存在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收效不佳等阻挠因素。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据介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力推的商业外包项目就是这样一个较为有代表性的事例。
日前,学院通过和中兴南昌软件产业园合作,组织学员承接了一个3G软件外包项目。通过学院教师的指导,最终10名学员利用业余时间,成功完成了这一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并领取了或许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份靠自己的劳动得到的报酬。
对于中兴南昌软件产业园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此次合作的完成,而是通过实际项目,这批学员到公司后一上手就能用,直接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需要额外的磨合、岗位培训。
反观学员方面,同样是收获良多,一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达到了勤工俭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和一线实践,积累了经验,了解了企业和市场最新需求,从而为今后的就业甚至创业增加了砝码,打好了基础。
对此,江西省建材集团公司总经理、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名誉理事长刘明寿表示,这正是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学员成功,职教集团才能成功。因此只要对培养人才有利,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推进,特别是校企合作。
据了解,类似的商业性外包在职教集团旗下各学校不在少数,而职教集团力推的校企合作也不局限于此,还包括岗位实习、项目实践等等。
让人疑惑的是,对于眼下频频发生的“用工难”等问题,这种企业、校方、学员三方双赢的模式,为何没有演绎成整个行业普遍的产业生态呢?
《职教论坛》杂志社副主编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在当前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客观因素下,企业老板招聘员工廉价快捷,不愿参与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没有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其实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企业才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
“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两个主体,主管部门不同,追求的利益、管理的思路等也不同,学校和企业要跳好双人舞,必须要找准两者间的切入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一位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