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金融
 

2012年4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银行业务渠道的多元化和新型化,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态势迅猛,成为了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资金往来的首选,然而,不时出现的电子银行“骗局”也让这些企业和商户对电子银行是“又爱又怕”

电子银行瑕疵阻碍企业网上资金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延生

电子银行瑕疵阻碍企业网上资金流

电子银行频现“骗局”

北京小商户黄女士在淘宝上开有一家网店,为了开展业务方便,在银行申请了两张储蓄卡,一张是普通卡,一张是理财卡,并同时开通了两张卡的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为了自己的资金安全,黄女士一直使用普通卡作为淘宝交易资金往来的账户,并一直保持账户上无大额存款。

2011年的一天,一个男子通过网上与黄女士联系表示要购买几千元商品,并称其无支付宝,要求黄女士将卡号发至其手机上。黄女士发出短信后,该男子回电称已汇款,但黄女士几次登录网上银行查询均未收到汇款。该男子打电话告诉黄女士一个座机号码,让其通过该座机号码查询。黄女士两次按照该座机电话语音提示步骤输入普通卡的账号、取款密码和电话银行密码进行查询,仍未查到汇款。过了三四天,黄女士再次拨打该男子电话被提示号码已暂停服务。随后,黄女士发现理财卡账户里的几万元款项被转走,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起诉了银行。

黄女士认为,虽然将普通卡的密码泄露给犯罪嫌疑人,但未透露过理财卡信息,银行存在未告知其电子银行的业务操作内容和账户联动特征的过错,导致黄女士在不了解风险的前提下开通了两个账户的电子银行,故银行对其理财卡上款项被盗应当承担返还义务。

而银行则认为,客户与银行之间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双方明确约定密码是银行用以识别客户身份的重要依据,黄女士名下理财卡账户交易是凭密码办理的,符合双方的约定和法律规定;黄女士账户损失的直接原因是其自身未尽到谨慎保管密码的义务,银行对黄女士的损失不负有任何责任。

无独有偶,家住上海张江镇的张小姐,被客户骗在银行开卡并办理电话银行业务,张小姐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有人通过电话按键音破译出银行卡密码,仅仅不到3分钟的时间,卡内近20万元的存款竟然“不翼而飞”。更让张小姐觉得莫名其妙的是,明明当初开卡时设置了“5万元的日转账最高限额”,并取消了电话银行业务,为何没能阻止骗子的疯狂盗取?想不通的张小姐以银行制度设计存有瑕疵为由向银行索赔所有损失。

银行制度尚存“漏洞”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与传统柜台操作相比,电子银行方便快捷,节约了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活动效率,使用者数量增长很快。随之而来的,电子银行业务涉诉情况也开始出现并呈现上升趋势。

“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银行是否风险提示到位、是否明确告知客户权利义务、银行电子系统风险屏障是否合理到位等问题。”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主审金融案件的法官李湘日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李湘分析说,这类案件的典型特点是原告基本为电子银行签约客户,因其账户存款丢失起诉银行要求返还存款,案由多为储蓄存款合同纠纷。同时,大多涉及刑事犯罪,并与网络诈骗、电话诈骗等高科技犯罪联系紧密。涉诉案件的电子银行客户在其存款丢失前后,通常与某一陌生人以网络方式或者电话方式联系过,部分客户甚至向陌生电话或陌生人透露过自己的账户、电子银行密码或取款密码。

“和银行的这类官司,客户很难打赢。”业内人士指出。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北京的黄女士和银行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了和解。

而上海的张小姐则没有这么幸运。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张小姐的全部诉讼请求。

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电子银行业务实现了持续增长,个人和企业网银用户在去年基础上均有所增加,企业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超过60%。同时新兴的手机银行业务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另据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业务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用户的重视。58.5%的受访用户表示安全性是核心的考虑因素。

“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存在流程告知和风险披露义务不足的问题。”李湘法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从银行的角度看,在客户签约时,对电子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每一步操作相关的后果说明不充分,电子银行业务有新的发展时,未及时将业务内容和风险以适当方式通知到签约客户。”

而北京市朝阳区法院所做的一个专项调研也证明了这一点。调研还发现,上述案件反映出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电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验证简单。与传统柜台操作不同的是,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无法当面核实客户身份,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犯罪猖狂,必然会带来高风险。银行可以在密码确认之外尽可能地设置更多的个人信息验证要求,以帮助客户降低账户被盗用的风险。

同时,在银行电子系统设置和配套服务中,尚有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必要。现部分银行在设置电子银行的共同密码时只需要输入某一个账户的取款密码,不同的账户应分别验证、单独操作,避免因密码通用造成账户交叉操作、一损俱损。

改革完善尚待时日

《2011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企业网银用户中,活动用户比例达到了87.6%;企业网银交易用户比例为75.9%,同比增长了8.6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企业网银的未来发展态势良好,未来一年的企业网银意向用户比例为18%,同比增长9.3个百分点,企业网银的未来发展态势良好。

“企业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在签约时不了解电子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业务特点和注意事项,仅享受便捷却对风险把握不到位。”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翔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给企业提了个醒。

他指出,企业客户在使用时未谨慎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和各种密码,被犯罪分子以各种方式窃取或者骗知,警惕意识不够强。而且,在出现异常情况后未及时查询全部关联账户的情况并做出挂失等相关处理,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

业内专家认为,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大环境来看,立法机关应进一步细化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监管机关应加大对电子银行业务新功能的监管,并对推广中反映出的问题尽快予以反馈并解决;公安机关应加大对通过电子银行诈骗的侦查力度,以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电子银行作为新鲜事物,其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机关、银行、客户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系统予以完善。

而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据记者了解,海湾国家近期加大保护金融信息力度,防范网络交易中银行卡欺诈。海湾银行业务网络工作组定期了解每个海湾国家银行交易政策,防止欺诈案件发生,同时定期更新银行交易信息安全系统,并通过该网络网站公布海湾国家近期发生的银行卡欺诈案件。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