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贸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贸易
 

2012年3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美农业合作空间巨大

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协会首席执行官科克·利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贾晶晶

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协会首席执行官科克·利兹中美农业合作空间巨大

科克·利兹

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贸易摩擦,中美之间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却正在不断深化。近日,美国爱荷华州副州长金·雷诺兹访华时指出,中美两国在生物技术等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指出,中美两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越深入,在其他领域发生碰撞的危险就会越小。

今年2月中旬,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粮集团、中储粮总公司等在爱荷华州签署了采购862万吨大豆的协议,同期,中美又共同签署了《中美农业战略合作规划(2012—2017年)》,确定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8个重点合作领域及重点合作项目。这一系列动作都为中美之间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和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揭开了新的篇章。

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美国爱荷华州大豆协会首席执行官科克·利兹,他表示,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全方位深入合作的机会已经到来。

《中国企业报》:今年2月中旬,中美农业论坛在爱荷华州召开,请问这个论坛对于推动中美之间的农业合作有哪些现实意义?今后是不是将定期举办这样的论坛?

科克·利兹:“美国农业部于今年2月16日主持召开中美农业论坛,这一论坛今后很有可能会继续举办。而在此前的2月15日,中美双方在爱荷华州签署了一份大豆进口协议。虽然这两件事本质上并不相同,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而爱荷华州大豆协会并没有直接参与中美农业论坛。我个人认为美国农业部和中国农业部有意向在今后继续举行相关会谈。同时,在中美农业论坛进行期间签署的上述协议是中美双方合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会推动双方协同合作,共同确保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农业发展,并且深化中美商业合作和互利共赢。”

《中国企业报》:曾经有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大豆大批出口中国,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大豆进行高额补贴,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科克·利兹:“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的事。美国的农户可以购买农作物保险以预防产量的滑坡以及价格风险,但是这一获得了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保险涵盖所有种类的农作物,并且只涉及可支配收入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影响农户的种植计划。

如今,中国家庭已经越来越多地食用猪肉、鱼肉、家禽、鸡蛋,并且食用油的用量也在增加。这一趋势表明,中国对动物产品、饲料、豆制品的需求都在增长。美国继续保持其大豆和其它农产品出产国的地位,有利于中国保证其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作物,美国都有着巨大的出口量。同时美国的大豆种植农户承诺,一定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农业贸易伙伴提供高品质产品。

《中国企业报》:有评论认为,美国大豆转基因产品较多,是这样吗?

科克·利兹:是这样的。但美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包括大豆在内的转基因农产品的国家。许多国家的农产品中都包含转基因产品。生物技术大豆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还有巴西和阿根廷。

我们持有的立场就是让选择食用非转基因农产品的人有所食。美国大豆的安全,是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信赖的原因之一,同时,美国的大豆种植农户也在作业过程中完全遵守美国农业部和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要求。

美国的大豆产品占据了全球大豆市场约35%的份额,除中国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信赖美国的大豆产品。45%的美国大豆产品被美国本土消费,并不出口。所以可以确定安全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举例来说,我们使用抗除草剂的大豆作物来降低对化学制剂的依赖,以安全度高的食品保护人类和其它动物。”

《中国企业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高达80%,而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被几大跨国粮商控制,因此也主导了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的定价权,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从爱荷华州进口中国的大豆的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科克·利兹:“我是美国大豆种植农户们的代表,并不能代表这些跨国粮商。美国的大豆种植农户向中国承诺,作为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他们将确保继续向中国供应高品质、高安全系数的大豆。

大豆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的商品,其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并不是受控于粮食出口公司。除了这四大粮商,现在还有许多公司能够从美国进口大豆。”

《中国企业报》:近年来不少中国公司赴美投资农业科技和可持续农业,爱荷华州是美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是否有这方面的商机?对于去投资农业科技的中国公司,爱荷华州是否有相关政策支持?

科克·利兹:“我们乐于为中国创造政策上允许的机会,以便于中国有关方面投资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加深中国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我们正在与美国的其它农业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寻求一种适合的机制,以允许外国资本投资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对农业生产及产品进出口有着关键的影响。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年年底,也就是这项研究结束之前,得出一些结论,同时也乐于把相关成果和发展契机在今后由中国举办的类似会议中进行讨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