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7版: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7版            全球化
 

2012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1300亿欧元,希腊警报暂解欧债仍处危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立坚

1300亿欧元,希腊警报暂解欧债仍处危局

王利博制图

日前,欧盟终于批准了对希腊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缓解了市场对于希腊可能出现无序违约的担忧,但对整个欧元区而言,由于缺少财政联盟以及经济治理机构和政策协调机制,欧债危机继续发酵的风险仍然存在。

世行行长佐利克和IMF女总裁拉加德在不同的公开场合都有一番令人担忧的告诫: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为此,所有国家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尤其是主要国家应该发挥政治领导力,形成合力,应对危机,否则世界将“输掉这场寻找增长和稳定的战役”。

这是美国信用评级公司标普宣布对欧元区除希腊以外9个国家的信用评级下调后欧洲的反应。在接下来“市场”和“政府”之间的新一轮博弈中,欧债问题的未来发展会让世界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中国经济又会受到哪些牵连?

欧债危机是否会触发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

首先,最令人担心的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否会触发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继而导致欧洲银行体系接二连三的违约事件,随之欧元暴跌引起国际货币体系动荡。

事实上,随着欧债问题的恶化,欧元区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致同意启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来建立确保欧元机制稳定的安全网,不让债务问题发展到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此,通过拥有最高3A级信用水平的发达国家来为信用评级较低、缺乏独立融资能力的债务国家提供担保和低成本的资金援助。

本来,在这次信用级别下调之前,EFSF能够拿出的最大规模的资金额度是4400亿欧元,现在由于法国和奥地利的“出局”,估计政府担保能力会下降到2600亿欧元。欧债主权债务问题已经从原来小规模的希腊延伸到经济体超大的意大利,而欧洲政府整体的融资能力却在不断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讲,标普触动了欧洲融资能力不断恶化这根最脆弱的神经。很显然,一旦意大利等债务大国陷入到孤立无援的违约境地,那么,欧元区出现的这场风暴一定会超过1997年在东南亚区域型金融危机,那时必然通过贸易、实物投资和资本流动以及市场信心等各个渠道重创世界经济,更何况目前世界经济本来就处于疲软和缓慢的复苏格局。

其次,欧洲银行业的资产结构在欧元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更多地集中在欧元计价的资产上,这使它们抗衡目前欧债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能力十分低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法等大型金融机构规避市场风险的做法是更多地互相持有信用级别最高的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债券和机构债券,随着欧债问题危及到欧元价值和主权债务信用级别,它们潜在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不抵债风险日趋加大,再加上这两年美欧日等大国政府缺乏协调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互相减持对方债券,吸收欧洲中央银行投放的流动性,破坏了国际金融市场资产组合再调整的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流动性恐慌”的市场格局,给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欧债问题“雪上加霜”。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海外资金援助的动力和达成共识的可能性,随着欧债国家紧缩财政的压力加大和公共投资与创造就业机会能力的下降,变得越来越弱。

随着欧元区政府的信用担保和资助能力的下降以及欧洲银行业与民间资本的流动性恐慌情绪上升,欧债问题的解决和欧元机制的稳定就像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一样,越来越要落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海外拥有大量世界货币的国家身上。

于是,信息透明化的要求,对债权人和纳税人负责的改革债务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各国政府放下私利齐心协力地进行“政策协调”的要求,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出资的条件、规模和时机,很难会比现有的欧洲自身救助机制来得更为有效。即使这次IMF大度,采取先解决问题再说的策略,那么,IMF的成员国会不会也认这个理去慷慨解囊?

亚洲国家当年的问题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和资金借贷上的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即使有道德风险,也是民间层面上的问题,加强监管和当年IMF严厉的贷款条件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这一风险。但这次对欧债问题的宽容不仅会引发民间的道德风险,让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困难,而且,还会引发政府的道德风险,即这些国家的政府今后更会为了赢得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拿世界纳税人的钱来铺张浪费笼络人心。

欧债危机迫使中国无奈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标普的信用级别下调,不仅破坏了EFSF的信用基础,增加了欧债国家的市场融资成本,而且,更会触动欧洲银行业的恐慌性资产组合的调整,尤其会减少对法国和奥地利债券的需求比例。随之而来美元和日元攀升,全球资本市场市值受到重挫并跟随它们资金的移动此起彼伏。

中国是美国的债权大国,也是国际收支的顺差大国,经济增长相对处于高位,可能会无奈的扮演起国际资本的“避风港”。香港等离岸市场人民币波动的迅速增加,会立刻影响到人民币整体的稳定,使中国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度和难度加大。

按照目前欧债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影响,它完全取决于目前的欧债问题是否会发展到流动性危机的状态。

如果流动性危机爆发,短期内会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环境的有利地位;而中长期内会影响中国企业生产的成本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创造财富的方式,中国社会大众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意愿,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大国发展战略的方向。其中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挖掘和深度的论证,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危”中有“机”,而“机”中藏“危”,丝毫来不得半点的大意和轻狂。

如果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的状态,中国更应该坚定不移地与欧洲的主要强国加强贸易和投资的往来,更应该在治理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国际事务中加强与欧洲多方面的联手。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