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环球
 

2012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盛“衍生”了美国金融衍生品“核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何宁

高盛“衍生”了美国金融衍生品“核弹”?

“我们能从客户身上赚多少钱?这是近日来我从初级分析师那里听到的最多的关于衍生品的问题。”日前,高盛集团执行董事兼欧洲、中东和非洲区衍生品业务经理格雷格·史密斯宣布辞职,而高盛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正是他具体担心的问题之一,据其在《纽约时报》发表的辞职信,公开指责高盛一切以赚钱为中心,已完全丧失了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等核心的企业文化。百年老店高盛被内部人突然扯下了遮羞布,一时陷入尴尬境地,遭到全球议论和谴责。从高盛2011年度的财报可以看出,仅佣金和各项管理费收入就超过37亿美元,占到其全部营收288亿美元的约12.85%。

当前,全球投资者都高度关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高盛的尴尬世人关注,即源于此。殊不知,几年前金融衍生品这种以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为基础,以杠杆性的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产品,大行其道,受到欧美市场投资者的青睐。

高盛近几十年扩张很快,像其前CEO鲍尔森所说,“我们几乎没有错失过任何机会”,其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得更快,规模足够巨大,但确实存在问题,并早有“前科”。2010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纸诉状,指控高盛在一项次级抵押贷款业务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涉嫌欺诈,致使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投资者遭受损失,是高盛内里早就算计好的“可能”之一,其劣迹还有很多。高盛等购买了巨额的希腊等国的信用违约交换等“金融衍生品核弹”,其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不断地为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推波助澜,从希腊等国的信用违约衍生品价格飙升中获取超额利润。

要知道,人们所担心的高盛金融衍生品风险,只是美国庞大金融衍生品潜在风险的一部分。美欧目前有680多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有约2/3在美国,比美国14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高出数十倍,比50万亿美元的全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还要高出近10倍。数据显示,2011年华尔街持有的金融衍生品数量比三年前危机高峰时增长了41%,其中高盛、摩根大通、美洲、花旗四家持有的金融衍生品占比,已从2009年的80%上升到2011年的95%以上。

被巴菲特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金融衍生品,是美国经济最大的潜在风险,其金融衍生品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自己国民经济的总规模,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并摧毁美欧整个金融体系。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就引爆了次贷相关“金融衍生品核弹”,导致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将美林、雷曼、AIG等瞬间摧毁,连房利美、房地美都被迫为美国政府接管。

对待金融衍生品,美国的态度是矛盾和前后、内外不一致的。2009年1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长达1279页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成为大萧条以来力度最大的金融监管方案。曾一度成为全球“金融创新”标杆的美国各种金融衍生品,面临了比以往严格数倍的监管。但同时,美国政府以巨额公共资金救市,将华尔街银行系统的金融衍生品兑换成现金,并将这一问题引向更广阔的领域,致使其愈演愈烈。

华尔街趁危机掠夺了各国空前的财富。华尔街早就清醒地知道金融危机即将爆发,并明白美联储的大规模注资救市无效,他们蓄意隐瞒了这些,却以种种借口伸手向国内外投资者要求提供援助。2007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信誓旦旦宣称,美国金融体系不存在风险隐患,受蒙蔽的美国民众纷纷购买高盛正悄悄抛售的次贷有毒债券,中国也购买了濒临破产的美国两房债券数千亿美元。美国国会曾有调查表明,政府和美联储的救市计划,其规模超过了美国建国以来参加历次战争的军费总和,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但美国“金融衍生品核弹”的引爆需要一定条件和诱发事件。其中最大的风险点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如果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超过4%,那么超过100万亿美元的利率衍生品很可能会破灭,其破坏力足以对美国金融体系形成灭顶之灾。因而,多年来美国除了有意识地控制和削减债务规模,还不断上调其国债上限,小心谨慎的避免因此而引发国债收益率的上涨,以免直接戳破其利率衍生品这一全球最大的泡沫。同时,美国还以更大的耐心和“计划”化解自己的风险,有意识地长期默许唱空美元,并连续降低利率,将全球多余的流动性通过息差交易引导到欧元区的高负债国家,“推动”欧洲金融衍生品的快速泛滥,最终导致诱人的欧元债券成为危机祸首。

2012年,美国面临大选,其经济局势也异常复杂,可能引爆其“金融衍生品核弹”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一是当年困扰银行业的次贷坏账已蔓延到优质贷款;二是一些银行的“负担”快速上升,面临强制拍卖住宅的贷款额比2009年3月增加了数倍,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半数以上已变为负资产;三是美政府和美联储后续注资救市的能力大大下降,通货膨胀问题也形成了对其再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牵掣。

但美国还会“设计”也正在“设计”下一轮自己的脱困方案。近两三个月的时间,美国政府、美联储及其主流媒体反复宣扬其经济形势好转的舆论,无论是非农就业人数、CPI等等数据,都出现了向好的势头,令市场也感到轻松了不少。反观美国此前几年的实际表现,我们或许有理由认为这意味着相反的危险因素正在加剧,美国将故伎重演,即使其经济真的是略微好转,为了维护1%人群攫取更大利益,美国政府和其主流媒体将正好利用这一机会,配合华尔街在股票、期货、大宗商品、外汇市场上悄悄布局,更大的危机依然在其“酝酿”之中。美国的金融战略,在其实力不断走下坡路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贪婪和诡异,中国古有“兵者,诡之道”的论语,现代金融战争也更是摆脱不了这一点。

高盛的尴尬,只是一时的表面现象,如果投资者能从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辩解中,感知到其过去的残酷、现在的贪婪及美国利益的至高无上,或许会学到很多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思路。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开辟一条自己国家经济及金融发展的新型道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