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一周新闻榜(2012.03.12—03.19)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环球财经一周新闻榜(2012.03.12—03.19)
美欧日就稀土问题向WTO投诉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宣布,就稀土出口问题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日本及欧盟也已经宣布同样的决定。美日欧将就解除限制与中国展开磋商。据悉,这也是美国、日本以及欧盟首次联手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求仲裁。奥巴马说,新成立的贸易执行部门已经展开了行动。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要求WTO成立专家组加以解决。
点评:此消息一出,奥巴马的“昭昭之心”便大白于天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稀土储藏国,先不说美国按住自己的“粮袋”不用却嫌别人家给的饭菜少有些太过霸道,就算它自家的媒体,这次都觉得奥巴马的出发点实在太过勉强,指摘中国更多地是出于政治原因而已。关键是,当西方和日本因为害怕破坏环境几十年来都不愿开采本土资源时,谁又有理由站出来指责中国因保护环境而采取的行动呢?事实上,中国采取行动的时间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希腊获IMF280亿欧元援助贷款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5日宣布,该组织已批准总额为280亿欧元的希腊援助贷款,以支持希腊政府经济改革。约16.5亿欧元贷款将立即发放。据悉,这笔为期四年的中期贷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等国际救援方达成的总额1300亿欧元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的一部分。另外,欧盟14日也正式批准了希腊第二轮援助计划,其将在3月20日以前发放该计划中的首批资金。
点评:希腊目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大借款成员国。在第一轮救助行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向希腊发放约200亿欧元贷款。对于本次再度参与救援活动,该机构总裁拉加德认为,在经济衰退和艰难的社会环境下,希腊付出了巨大努力,财政赤字明显减少,但尽管如此,希腊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希望通过参与新一轮救助计划,帮助希腊应对挑战,提高竞争力,以便继续留在欧元区。
惠誉下调英国评级展望至负面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美国当地时间14日,惠誉宣布,将英国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但维持对英国国债的最高级3A评级。惠誉表示,英国政府债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且在继续增长。此外,欧债危机带来的风险虽然降低,但并未完全排除,还有可能卷土重来,英国财政承受更多经济冲击的能力有限。目前,英国预算赤字规模为世界第二高水平,仅次于美国。
点评:除了欧元区成员国,如今需要直面债务问题的国家名单上又多了一个英国。在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的眼里,因英国应对债务冲击的能力有限,该国正面临失去最高债信评级的风险。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英国失去最高评级的几率超过五成。根据惠誉发布的声明,经济复苏疲软、高债务水平和来自欧洲债务危机的威胁,是该公司决定下调英国评级展望的主要原因。对此,英国财政部则清醒地称,惠誉下调英国评级展望是一个警告,说明英国坚持财政紧缩政策至关重要。
美联储利息会议看好经济前景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美联储当地时间13日发表对经济前景的最新看法,表示预期今年经济温和增长,但是该机构维持零利率持续至2014年的预测。美联储表示:
“委员会预期美国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保持温和增长,因此预期失业率将逐渐降低。”美联储表示,他们将继续实施4000亿美元短债换长债计划,以延长美联储持有债券的平均到期日,此举被称为“扭转操作”。
点评:美联储发布声明后,美国股市继续上扬,10年期国债殖利率则是攀升,美元兑主要货币走高,欧元兑美元探至1.3055附近。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说明美国经济就已由此转好,事实上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近日的预测,将在今年9月底结束的201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将达1.2万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或将连续第四个财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有专家认为,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已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日本获准购入650亿元人民币国债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日本财务相安住淳14日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称,中国政府已批准日本政府购买650亿元中国国债,今后日本将通过外汇基金特别账户在此限额内逐步投资中国国债。这是中国首次批准主要发达国家购买中国国债。据了解,去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北京会晤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时,双方就日本政府购买中国国债达成协议。
点评:作为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的美国国债持有国,在金融危机之后,中日双方都开始寻求规避美元贬值的影响。对日本而言,投资中国国债不仅能改变日本外汇储备过度偏重美元的现状,也能促进该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而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中国首次与主要发达国家签署此类协议,也是第一次允许外国政府购买本国国债,意义非同小可。这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中国国债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同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本月生效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韩国外交通商部日前宣布,韩国和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于本月15日正式生效。根据双方协定,除人造纤维和农产品外,在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刻废除关税的商品种类中,韩国达7218个、美国达6178个;在乘用车方面,美国现行2.5%的关税将立刻废除,韩国8%的关税将降至4%,4年后完全废除。对一些废除关税时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商品种类,双方将保持现行关税。
点评:历经4年10个月,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终于尘埃落定,对于韩国而言这不啻为一个好消息。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认为,韩美FTA生效后,韩国在未来10年内可增加35万个工作岗位,并将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速提高至5.7%,同时有助于降低韩国农产品和水产品的价格。但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也表示,FTA生效后韩国农渔民收益减少将不可避免,政府将通过减税和财政支援,向农渔业产业提供54万亿韩元的扶持。
WTO上诉机构确认波音获非法补贴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日前就欧盟诉美国波音补贴案发布终裁报告,基本维持此前由专家组作出的初裁,确认波音公司获得了巨额非法补贴。报告公布后,欧盟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表示,这一裁决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美国使用非法手段扶持国内产业,阻碍公平竞争”。他表示,美国对波音的巨额非法补贴已给欧盟相关产业造成数十亿欧元损失。
点评:看来机关算尽也终有失策的时候,美国这次虽没掉进“反倾销”却也掉进了“世贸规则”中。用欧盟委员会一位议员的话说,“世贸组织的此次裁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显示美国使用了违法的商业扶持方式。”但事实上,欧盟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世贸组织早在去年5月份就对美国诉欧盟非法补贴空客公司的案件作出过终裁,认定空客获得的非法补贴高达180亿美元。看来,美国与欧盟只是“互咬”而已,作为中国,反而应该从中嗅出点什么来才对。
外资行密集发行人民币债券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3月13日,瑞穗实业银行(中国)副行长长滨康之透露,该行已于2月底获得中国央行发行金融债的正式批复,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2年期人民币金融债券。“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拟在3月底4月初发行。市场目前预期可能还会有一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动作,我们也在观察,但最晚发债将在5月中旬完成。”长滨康之说。
点评:这是继星展中国、华侨中国宣布将发行人民币债券后,又一家外资银行加入其中。2012年,包括瑞穗中国在内,已有四家外资行准备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一方面体现了人民币债券价值在不断提升的事实;另一方面也透射出外资银行为了拓展较为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通过金融债发行来为今后在中国的投行业务奠定基础的出发点。有专业人士说,投资银行将成为一些外资银行的发展重点,而中国债券市场则是其希望撬动这一业务的切入口。
中国再暂缓购买10架空客A330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欧盟征收碳税引发的后续事件继续发酵。3月15日,继空客中国承认来自中国航空公司45架飞机总计120亿美元的订单被搁置后,有外电称,中国再度决定暂缓购买空客10架A330客机。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暂缓购买10架由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空中客车A330远程喷气式飞机,此举是为应对欧盟新推出的航空碳排放税而采取的举措。
点评:就在空客订单被搁置的同时,空客的竞争对手———美国波音公司却大获其利,其CEO波杰称,在近日他访问中国的行程中,波音公司已从中国的几位客户处获得30架波音777宽体式飞机的新订单。这样的结局显然让空客的心里多有不甘,在它的联手下,法航、英航汉莎航空等九家欧洲航空巨头联名呼吁,要求欧盟停止与那些反对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国家之间愈演愈烈的贸易争端。信中称,欧洲碳排放交易机制将给欧洲航空业带来严重后果,“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欧洲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高盛“文化”遭遇前高管强烈抨击
关注指数:★★★传播指数:★★★
事件:高盛集团驻伦敦的执行董事格雷格·史密斯(GregSmith)14日在
《纽约时报》发布辞职信,并强烈抨击高盛“有毒的、破坏性的”文化,批评公司把客户利益放在次要地位。该信件在华尔街引发了广泛议论,一些与高盛关系密切的人士表达了对这篇文章的担忧。史密斯不是第一个批评高盛为自身利益而牺牲客户利益的人,但他是第一位从高盛内部发难的批评者。
点评:文化曾经是高盛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对公众来说似乎有点出乎意料。因此此言论一出,高盛股价当日下跌3.4%,瞬间跌掉市值21.5亿美元。对此,虽然高盛集团即刻发布回应称“我们不同意文中表达的观点,文中的观点不能反映公司经营业务的方式”,但恶劣的影响已经造成,投行本就不佳的形象再一次遭受重创。对于美国的各大投行而言,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近两年市场交易活动持续萎靡,更多地关注交易而非客户本身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