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论衡
 

2012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智库”的两会效应本报两会以实体经济为主题的思想性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万斯琴

“企业智库”的两会效应本报两会以实体经济为主题的思想性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本报两会报道以实体经济为主题,以为企业减税、实体经济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三大切入点,同时抓住央企改革、中小企业发展、欧债危机与中国企业全球化、内需与消费等六项内容,在会上会下引发了广泛关注。

国企报道受到业内关注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国企改革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处于备受争议的境地。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报告在两会前所引发的反应,再次把这个问题推到我们面前。” 在2012年两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看到《坚持国企改革的正确道路》这篇评论,认真看完这篇署名中国企业研究院研究员的文章,马上要求给他再提供80份报纸。国资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本报文章“在关键时刻发出正确的声音”,“考虑问题视点高,见解深刻,说理性强”。 本报在全国两会期间,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题,连续4期、180个版、共计70万字的实体经济报道,形成了规模、深度与气势,在新闻界、实业界、经济理论界与金融界引起反响,两会报道“企业的思想库”的特色引起各方关注。 《求是》总编辑张晓林、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安徽省人大常务副主任臧世凯等各界人士对于我报两会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中国企业报》贯彻落实王忠禹会长提出的“围绕中心,服务企业,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的指示精神,注重从深度上开拓新闻市场,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关注并攸关企业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上,敢于为企业讲真话、讲实话,用的调查实例和数据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使“专业、高端、引领”的办报理念落到实处。

“六十评”领衔实体经济报道 本报的实体经济报道是以为企业减税拉开序幕的。《继续深化结构性减税成民意》、《为中小企业减税还需加大力度》、《破解高税负根源》、《结构性减税为何无人喝彩?》等一系列文章在两会前即展开报道,对舆论起了引导作用。 与别的新闻媒体的区别在于,本报以新闻评论与综述作为两会的主打产品。2012年伊始,本报献上开年大作———“系列评论专题:六十评发展实体经济”。自2012年1月10日起,本报连续刊登了10期、20个版面、60篇共计16万多字的实体经济评论,并且带动实体经济报道30多万字。其中《全国两会热点前瞻:降低企业税负支持实体经济》、《全国政协一号提案诞生记》、《“实体经济”舆论形成的过程昭示———中国新觉醒》等有特色的报道与这些评论互相呼应,形成气势。

有读者评论认为,本报的新闻评论是中国媒体对于实体经济的“旗帜与灵魂”,是两会上的中国企业的主旋律。这是中国新闻界有史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系列评论。

本报确定“为企业说话”、“说自己的话”的方针,强调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要敢于为企业讲话,要做独家的、有影响力的企业新闻。从企业的利益、立场出发,本报对银行业的评论,表现出鲜明的思想指向性。比如《银行榨取企业利润的“风景线”》、《银行暴利的三大推手》、《终结银行暴利七策》、《银行正在成为垄断资本阶层》、《银行与企业不能变成“黄世仁”与“杨白劳”》、《金融垄断与腐败是“孪生兄弟”》、《银行家们正在进入高风险期》、《吴英罪与罚,纠缠官员金融腐败链条》等文章,两会期间发生的热点事件,成为本报的焦点新闻。特别是吴英案及其引起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本报的全力倾注,以通讯、访谈、消息评论等多种题材、多种角度,使得报道形成规模。

区域与产业结合的特色路径

对央企的成就展示与中小企业的命运呼吁,构成本次报道的重要内容。在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当天,本报以《从春天再出发》为题,联系实际,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一举推出12个版,形成气势与规模。《“宝马”搭“火箭”引爆中国航天知识产权保卫战》、《央企国际化进入重要阶段》、《对标世界一流下的央企实例》、《“垄断”与“反垄断”谁是毒药?》等文章,以央企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对“十二五”第一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回顾。

对各地的具体典型报道与宏观背景下问题报道形成不同特色。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们采访了安徽近20位企业家代表,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剖析了企业家代表们的观点,阐述了企业发展战略,表达了企业家代表们的心声,《安徽谋求兴皖富民新路》、《安庆:传承创新文化》、《再造淮北矿业:解读企业幸福密码》等报道对行业发展和宏观政策的理解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国资委主任许崇信写道:“《中国企业报》一直是宣传报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媒体。安徽国有企业尤其是省属企业在《中国企业报》驻皖记者的长期宣传报道下,不仅展示了企业形象,而且也给予了鼓励、加油和督促,是企业和企业家们的好朋友。”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务副主任臧世凯批示,在今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中国企业报》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报道选题独特,形式新颖,反映了代表的心声,体现了记者站同志们的团队精神。

《开滦集团:盘活煤炭主业大格局》、《河南:央地合作不“唯投资论”》、《河北国企实施“发展提升年”》、《赤峰市倾力打造西部地区幸福城》、《漳州开发区借力生态“变身”》、《民生公交的成都实践》、《丝绸界企业家建言两会》等地方报道从不同角度解释了2012年经济发展提升的角度。

高点击率下的民意关注

本报报道引起社会关注,不少有很大反响。打开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首页页面上的四篇评论《楼市已成为实体经济的“吸血鬼”》、《金融改革呼唤“南巡讲话”》都是本报发表的文章。这些稿件点击率很高,其中楼市两篇已是8000多人与10000多人点击。《银行家交锋学者金融论战因何而起》的文章,反映的是本报研究人员与某银行行长就银行业是否高利差所持有不同观点,文章引起金融界的关注。

《中国企业报》的实体经济六十评已经引起广泛的注意。这些文章一方面通过网站转载,一方面通过博客转载。有个“培元2012”的博主,把本报的60评全部转载。《求是》杂志总编辑张晓林,把这些实体经济评论复印出来交给每个编委传阅。被称为中国最大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常务副主任郑新立也认为本报文章思想很强,有对策研究特点。

本报采用会前策划与会议报道结合、会内与会外组织相结合、编辑与记者结合、报社与记者站结合的方法,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专家访谈与综述。本报记者张龙和鹿娟还参加了总理答记者问的招待会,是本报第一次被安排参加两会总理答记者问会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