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5版:率先江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5版            率先江苏
 

2012年3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入指标

全国首例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江苏发布,具探路意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沙会堂于浩

全国首例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江苏发布,具探路意义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入指标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示意图王利博制图

继以省为单位总体达到全面小康之后,江苏又一次担起了重任。

1月5日,在江苏省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历时近一年深入研究论证并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讨论通过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正式发布实施。“江苏到了从第一个‘率先’迈向第二个‘率先’新征程的时候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说。

引领“第二个率先”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央对江苏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总定位。

早在2003年,江苏就制订了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这些年在这个指标体系的引领下,江苏全面小康建设推进得很快,到2010年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小康目标。

罗志军对媒体表示,“两个率先”既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和要求,也是江苏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同时也是江苏推动科学发展、再创黄金发展期的重要机遇。现在江苏“两个率先”已经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如果不乘势而上,及时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就有可能错失当前难得的重大机遇。“2011年年初,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省委决定将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列为年度重大调研课题之一,组织省内力量对发达国家现代化路径和沿海兄弟省市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重点研究,并到苏州、无锡、昆山等地进行调研。”联合课题组常务负责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云峰在发布会上说,在开展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又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深化研究,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担任课题组总负责人。发挥中央和地方联合研究优势,研究报告四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这个指标体系。

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8万亿元,人均GDP突破9500美元,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2.6万元和1万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排在全国前列,这些都为江苏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是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起点。

于是,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正式启动: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项自创指标体现江苏特点

经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讨论通过和专家评审后,最终发布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包含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0项指标,其中既有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又有人均预期寿命、居民收入水平、居民住房水平、基本社会保障、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体现民生幸福的硬数据,强化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鲜明导向。16项国际通用指标、8项国内可比指标、江苏创设的6项综合性指标,旨在体现国际公认、中国特色、江苏特点。

另外,在30项指标中,“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住房水平”、“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等6项是江苏首次提出的。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客观指标外,指标体系还同时设定了1项主观评判指标,即“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与会专家说,这项总的评判指标,反映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认可程度。

考虑到地区资源禀赋存在的差异,在指标体系监测上不搞一刀切。课题研究江苏工作组组长、原江苏省统计局局长朱晓明说,不是每一项指标都要达到目标值,允许有一定的弹性。按照指标体系监测方法,综合得分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80%以上、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达到70%以上,即为达标。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这项研究成果,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对江苏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课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鲜祖德在宣读课题评审组评审意见时说,“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江苏很多指标都走在全国前列,国家也要求长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的举措是在为全国实现基本现代化探路。”

据悉,指标体系将从今年起对全省和省辖市基本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进行跟踪监测,引导各地对照实际工作“缺什么、补什么”,从而发挥导向、激励和监测作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