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的岂止是钱?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郝帅
“加”的岂止是钱?
可能加价车在中国市场上来说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尽管汽车厂家一再声称严禁经销商私自对紧俏车型加价,发现加价现象一定严格处理,可事实上热门车加价销售的现象从未停止过。如目前愈演愈烈的国产奥迪Q5、上海大众途观等,提现车皆需加价3—5万左右。
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些人认为汽车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多出几千几万元钱可提前享受,“加”在情理之中;另一些人认为买加价车就是上了奸商的当,应该坚决抵制。
从表面上看,加价提车似乎是个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究竟加还是不加仅仅取决于消费者觉得值不值。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现在,最近十年也出现过一些车型有阶段性的加价。在个别的市场,在个别的时间段出现加价的行为是正常的市场调控行为,至于值不值得买看消费者自己来选择,愿意加这个钱快点提车,那就值,如果愿意等的话那就是不值。
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只要消费者不买单,经销商也好,生产商也好,都无法实现利润。而且在当今这种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消费者应该被绝对地放在“上帝”的位置。
因为从企业层面来说,虽然在当今市场上可能占有一定优势地位,但如果不好好珍惜,反而用这种优势地位去榨取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只是短期之术,不是长期之道。而且任何企业通过千辛万苦才取得的市场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只寻求短期利润,其地位很可能会被其他目光长远、诚信经营的企业所替代。
从消费者层面来说,面对越来越丰富以及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市场,对某种车型的美誉感以及忠诚度都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当消费者特别是高端消费者面对“牛气冲天”的经销商时,是否会继续选择该种车型或者该经销商,这可能是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容许经销商实行加价提车,是对正常排队等待提车的消费者利益的侵害,是对整个汽车消费市场正常秩序的严重破坏。
当然,面对加价提车的现象“一个巴掌拍不响”。应从消费者、企业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多角度分析和解决。但已经得到利益的企业如果再执着地认为是消费者单方面“钱多人傻”造成的,未免过于偏执了。
加价提车只是一个在特定时期的某一阶段所产生的一个特别的产物。消费者如何去选择和对待,作为厂商和经销商,应该永远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以客户满意为最高点,这才是企业的立足点。追求利益的可持续性才能利益最大化。毕竟相对于国外上百年的汽车历史以及文化,中国汽车产业现在还是一个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