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实体经济之论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实体经济之论衡
 

2012年3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资本需“滴灌”式输向实体经济———五十四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东晓

金融资本需“滴灌”式输向实体经济

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解决问题一定要从根处着手,解决金融资本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亦是如此。

前不久,银监会在2月27日曾发文强调要将金融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综合效益最优、商业可持续的领域当中”;3月1日,央行亦发文强调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经济瓶颈领域和环节”。

中国经济的一只脚迈进高速运转的金融业,另一只脚却陷入支离破碎的实体经济的土壤,试图追上金融业的步调,但无从起步。面对严重的“跛子”现象,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冲上这场经济博弈中的前线,建言献策。

总其要者,无外乎体制与机制问题。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相对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比如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为民间融资正名等等。

然而眼下的境况是,政策面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民间金融“阳光化”难以推进,民资在操作层面上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异常严重;而从金融业方面看,虽然态度诚恳,但是却缺乏一个能够从根处解决实企融资困境的措施。

基于此,究竟资本市场该如何对接实体经济,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作用,值得大家做一深入探讨。

在“水利是命脉”的以色列,有一项最著名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它不在于挖沟渠,而在于科学灌溉、高效用水。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因此发明了后来的滴灌技术。即把肥料加到水中,经过滴头直接施到植物的根部,而此法特别适合在缺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据说,自发明滴灌技术后,以色列农业年产出增加了5倍,而农业用水总量并未发生变化。(下转第八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