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7版:四川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7版            四川报道
 

2012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攀枝花成就世界钒钛产业基地

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华丽转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

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华丽转身攀枝花成就世界钒钛产业基地

攀钢海绵钛全景

“这里得天独厚!”这是1965年年底,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考察攀枝花时发出的由衷感叹。的确,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攀枝花因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让这里成为了自然资源的宝库。

在攀枝花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钢铁燃烧般的热情在这里闪耀,这里是一片创新、创业、创智、创富的热土。在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征程上,这里的创新理念与时俱进,这里的创智火花不断点燃,这里的创业激情不胜枚举,这里的创富传奇深情豪迈。

今天,拥有全国钛储量93%、钒储量63%的攀枝花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产品最为齐全、产业链最长、产业最集聚的钒钛工业基地,成为国家钒钛资源新材料研发的重要基地,也必将成为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钒钛之变点石为金

在拥有矿产资源“聚宝盆”之称的攀枝花,煤保有储量36947.26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69374.1万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457.93万吨,共生钒保有储量1037.59万吨,熔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493.1万吨。

攀枝花市经信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绍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很长时间,钢铁产业在攀枝花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但这样一业独大的局面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过高,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攀枝花的发展后劲。资源是有限的,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如果单一依靠钢铁产业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展链条无疑是脆弱的。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并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力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攀枝花人清醒地意识到,要让攀枝花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优势的钒钛资源为支撑,攀枝花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突破口,决定走以钒钛产业为支点的特色经济强市之路,以钒钛产业带动钢铁产业。

钒被称为“万能合金”,钛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被称为“现代工业味精”,钒钛的使用程度也已经成为衡量一国钢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攀枝花市已累计探明了200亿吨钒钛磁铁矿。其中钒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63%,占世界储量的11%,居世界第三;其中钛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93%,占世界储量的35%,居世界第一。

2008年7月19日,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授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标志着攀枝花实现了由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的成功转型。目前,钒钛产业已经成为攀枝花的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攀枝花钒钛产业年平均增长30%以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海绵钛生产基地,拥有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冶金用钒产品生产基地。

钒钛产业园区———从荒地中崛起的产业“沃土”

对于“中国钒钛之都”的打造,产业园区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产业腾飞的重要载体。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从一片荒地上开始,经过10余年发展,现已开发11.5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年产值达200亿元,拥有入园企业167户,协议总投资315亿元,形成了钒钛、有色、化工、电冶钢铁四大产业。

据了解,作为四川省23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1525园区……从零开始,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用十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攀枝花市这个矿产资源“聚宝盆”中最重要的增长极。2011年,钒钛产业园区实现127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9%,形成了完整的钛产业链和钛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

今年年初,商务部颁布了全国首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名单,四川省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基地获此殊荣,成为目前省内唯一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攀枝花市更加重视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钒钛产业基地出口额逐年增长,产品出口到欧洲、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钒钛产业园区副书记刘邦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获得这样的荣誉对于园区钒钛产品的出口非常有利,我们生产的钛白粉可以直接通过商务部出口到国外,还可以得到商务部一些额外的政策支持。”

走进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区,忙碌的塔吊和拔地而起的厂房随处可见。在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15kt/a海绵钛项目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正在氯化车间里对设备进行检查。该项目于2008年1月开工,总投资25.33亿元,现在工程进入关键的收尾阶段。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海绵钛1.5万吨,其中70%以上为优质海绵钛,品质可达到美国、日本等世界海绵钛生产强国的产品档次,将成为国内最大、具有世界级规模和水平的海绵钛生产线之一。

刘邦炳向记者介绍,2011年,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1.8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1.5%。去年一年,园区总共完成54亿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54亿元,完成1亿多的出口创汇,更是创造了1.92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园区所在地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这里的居民依靠园区的建设发展,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参与了各项保险,收入得以明显提高。

今天的钒钛产业园正在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攀枝花市产业集约发展基地、招商引资窗口、技术创新平台,打造1000亿元工业园区,打造拥有10万居民的东部城市新区,成为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大刀阔斧改革打造中国钒钛之都

2010年2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将攀枝花钒钛产业列入全国首批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这也是全国首家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攀枝花钒钛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

在钒钛磁铁矿资源不断开发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工业固废,而这些工业固废则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可利用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攀枝花市西区记者看到,一列火车满载着钢铁渣驶入巴关河渣场。这些钢铁渣被倾卸后搭上传送带,经过脱硫处理和三级筛分,形成不同规格的粉块,加工后成为生产建材等产品的原料。

攀钢废弃钢铁渣利用只是攀枝花市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去年,攀枝花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城市。攀枝花市鼓励企业开展矿、冶、电联营,充分利用本地钒钛资源和电力资源就地发展相关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联动,积极探索工业资源再利用交易机制,促进尾矿、废渣、废液、废气的循环利用。目前,该市有近百家企业从事“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年产值近70亿元,从业人数约3万人。

从2005年以来,攀枝花市对400多个项目进行了整治,关闭污染企业,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有效减少了粉尘和废水的排放,为攀枝花的可持续发展腾挪出巨大的环境空间,固废堆存土地占用大幅减少,节约了城市建设用地。在过去5年中,政府和企业投入到环保当中的资金高达60多亿元。市区空气质量在2010年年底优良率达到68.8%,城市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城市……这些桂冠不断落入攀枝花名下。

依托已拥有两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成都分院、矿业设计院等技术力量,目前,钒钛磁铁矿高效分离与资源综合利用、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产业化、高钛型高炉渣碳化、钒铝合金半工业试验等重点科研项目有序推进。攀枝花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大力推动钒钛磁铁矿采选、特色钢铁、钒深加工、钛深加工、废弃物利用五大产业链建设和相关项目群实施,不断延伸钒钛产业链,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视察攀枝花时说,“要像保护稀土一样保护好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好钒钛磁铁矿资源。”围绕资源优势,将钒钛经济形成工业产业集群,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攀枝花市强化产业链的建设,不局限于只做原材料,而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将上下游产业链打通,提高工业的附加值,以高端产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把资源优势彻底转变为产业优势。

智慧的攀枝花人使出了科技创新的“杀手锏”,如今的攀枝花,在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高速重轨生产、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低品位钒原料提钒、大型钛渣电炉、钛白粉清洁生产、大型海绵钛生产装置、钒氮合金冶炼等领域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均居于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了中国钒钛产业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基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