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1版:四川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1版            四川报道
 

2012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龚友国

四川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

四川团媒体开放日

3月7日上午,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美国有线ABC、美联社电视、华尔街日报、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等68家媒体的140多位记者来到四川代表团采访,聚焦四川穿越灾难、坚强奋进、从西部经济大省走向全国经济强省,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经济正处于工业及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大家都十分关心四川经济发展。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经过艰苦努力,四川经济迅速恢复,并且进入加快发展的轨道。目前,四川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从工作角度讲,处于高位求进、加快发展阶段。

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简而言之,有这样几点: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地震之后的这3年,四川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9年也就是地震之后的第一年,四川经济增长14.5%,2010年增长15.1%,去年增长15%。15%以上的增长速度,创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增长的历史新高。连续3年在全国前10位的经济大省中,增速居第1位。我们预计,这样一个增长势头,将会保持一段时间。

二是规模扩大质量提高。2008年以来,经济总量4年翻一番,从1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上了一个大台阶。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我们讲四川财政正从“吃饭财政”转变为“发展财政”。工业利润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去四川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这几年工业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去年增长22.3%,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8%,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迅速崛起,装备制造、航天航空等产业有新的发展。四川的产业结构已从低端趋向高端。

四是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我们努力扩大开放,“冲出夔门”,变“内陆盆地”为“开放高地”,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招商引资到位国内省外资金7000亿元,引进外资110多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国利用外资的1/10;外贸进出口477亿美元,增长46.2%;出口已进入全国前十强。承接产业转移成果丰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19家落户四川,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从这些情况看,四川正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地震灾区发展态势超过震前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长蒋巨峰向媒体介绍了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的相关情况。为什么说我们的灾后恢复重建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是重建规模大,仅需要重建永久性住房的就有170多万户灾区家庭。其次是遭灾范围广,300公里长的一条线全面受灾,而且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重建条件很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前年基本完成重建任务时,就开始考虑让灾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我们召开了现场会议,出台了产业培育、就业促进、扶贫帮困三个文件,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

通过这几年努力,灾区的发展态势已经超过了震前水平。但客观地说,要说已经实现了“过上好日子”,还为时过早。我们还要在五个方面做文章。一是加快产业发展。发挥成德绵地区在全省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领头羊作用,推动重灾县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在高寒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等。二是就业促进。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并特别帮扶因灾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三是扶贫帮困。对灾区城镇居民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对农村居民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对2516个贫困村实行整村扶贫开发,对特困家庭实施帮扶。四是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汶川地震强度大,专家认为生态修复需要10到15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一方面依靠自然力量修复,一方面实施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和社会建设。管好用好维护好重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确保有制度、有专业人才、有经费,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项民生工程”投入政府性资金3000多亿元

2011去,四川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倍增的同时,四川也加大了对民生投入,尤其是藏区民生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魏宏向记者介绍,近几年,四川在建设发展中,无论是灾后重建,还是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工作都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坚持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我们的工作也始终强调一个重点,加大政府性资金对民生的投入,积极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近几年,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支出中,有60%以上投入民生工程,去年全省财政支出4673亿元,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63.6%。省委、省政府还把与群众切身利益关联度比较高的内容列出“十项民生工程”,这三年投入政府性资金3000多亿元,去年投入1195亿元左右。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政府性资金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中,我们既注重加大力度来落实民生性问题里一些共通性问题的解决,比如三年医改,省市县三级政府投入260多亿元,去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三级地方政府投入113亿元;同时,我们又注重集中和整合财力资源来解决四川特殊性的民生工程,包括藏区、彝区民生工程,仅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一项,三年政府性资金投入占69亿元,去年在彝区开展的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已启动投入28亿元。今年省本级财政要集中160亿元解决9件大事,其中很多涉及民生,比如用于教育优先发展和职教发展安排40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扶持自主创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群众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各安排10亿元。省委、省政府有一个基本认识:加大政府性资金对民生工程的投入,不仅是解决社会事业的短板,不仅是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薄弱环节,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性资金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带动社会资源的投入,能解决消费不足和拉动内需的问题,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思想。

对外开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去年四川进出口、出口、进口都超过全国平均增幅,引进外资数量居西部第一,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东部沿海水平。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代表告诉媒体,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四川对外开放的难得历史机遇,引领西部、高于全国、逆势增长是四川开放型经济呈现的鲜明特点,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确立并一以贯之的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是凝聚共识、扩大开放的指针。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加快通道建设和环境建设、平台建设。在推动开放型经济方面坚持三个不动摇:以提升经济外向度为重点,加快外贸发展不动摇;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大力招商引资不动摇;以多区域合作为抓手,拓展发展空间不动摇。四川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