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体做强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四十八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万斯琴
把实体做强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
张德江副总理在两会上说,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注重产品质量。这就告诉我们,转型升级是把实体做强的必由之路。
虚体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会上最关注的话题。从发展规律看,在世界经济大格局调整的背景下,只有把实体经济做得更实,企业才能活得更好,在市场上才更有竞争力。如果企业忽视具有创新性的竞争优势,则难以构成把实体经济做实的基础条件,仍然无法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更不要谈为中国的实体经济转型出力。
按照唯物辩证法,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虚体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指导当前经济调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首先依据我国实体经济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创新,艰苦奋斗,实业救国。第二,在企业做强做大时,又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做好虚拟经济,以充足的资本支持实业,使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因此,强化管理、技术创新和运营升级是实业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实现企业发展由外部驱动向自身驱动转变,是我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央企如何在经济转型中挑大梁,利用自己的经济力量影响和主导经济,形成新的经济秩序,这方面不乏案例。譬如中国南车集团的转型,中国建材依靠技术力量和中铝公司的运营转型,都很有说服力,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外部条件上的转变,究其根本是企业自身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去转型升级,正是因为这样才能获得银行更好的支持。
显然,实体经济要以“经济转型”为载体,坚持发展高品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企业战略,突出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为核心的发展重点,努力形成以先进生产力为主要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中国经济向实体转型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夯实企业竞争力这一基础,做强做优主业,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实体经济时强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按照报告的要求,其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挤掉经济运行中的虚拟泡沫;其二,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最后,坚持产学研结合,抢占产业制高点,提振实体经济。
从这次两会传出的信息来看,国家是非常重视实体经济的,为企业发展提出一些新思路,例如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对企业实施减税等等。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有效长远发展,极力把社会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支持和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来,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将银行信贷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些对企业都是利好的消息。
这里,不能不指出有些企业对虚拟经济的依赖心理。有企业提出,要靠银行才能够发展起来。其实,中小企业是分阶段的,第一个是“死亡谷”,前面的三四年,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国际上通常叫“死亡谷时期”,这个时候,企业不要指望商业银行给任何的商业贷款,必须要靠自己。其次,到成长期,国际上统计的这个阶段的破产率是17%。到了第三个比较成熟的阶段才能够站得住。在“死亡谷”阶段,国际惯例会有一些种子基金和天使投资来投入,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在成长期会有创业投资投入,成熟期会有私募股权投资投入。对于大多数企业,我们不能不泼一点凉水,只有加快转型升级,银行才会站出来支持。否则你喊破嗓子,银行也不会搭理你的。
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走转型升级之路,这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