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第三单元:虚实之道·方法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第三单元:虚实之道·方法论
 

2012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家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资金转换本来十分正常,不正常的是实体经济的资金“不约而同”地投向某个虚拟经济领域,比如房地产,比如民间借贷,这就很容易分别催生“房地产泡沫”和“借贷危机”。房产、金融投资应该建立在强大的实业基础之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可能引发实业“空心化”。

祛除“虚拟幽灵”需自上而下三方面入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特约记者薛世君

祛除“虚拟幽灵”需自上而下三方面入手

世界似乎还未从美国次贷危机中醒过神来,欧债危机悬又将尚待复苏的世界经济拖入风雨飘零之境。

表面上看,这次欧债危机缘于希腊等国高福利、低盈余的财政状态以及其过度举债消费等等。但从更深层次来看,欧债危机的发生也有着显著的产业背景:卷入危机的众多欧洲国家,均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不平衡和实体经济空心化现象,虚拟经济占财富分配比例过高,提升了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打击了实体经济的经营愿望,而大量制造业外迁又加重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以至于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债危机是一种经济结构危机,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的危机。

欧债危机与美国的次贷危机几乎如出一辙。在美国和欧洲经济虚拟化的过程中,财富的创造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GDP的创造已经不仅仅依靠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增长了,各种资产的创造和炒作产生的GDP的比例在迅速增加。尤其是金融行业,资本化和证券化的泛化和泛滥,已经使它们脱离了“为实际经济服务”的性质。对于这种情况,我国也未能免俗,比如前不久就发生了以温州为代表的“借贷危机”。

财经学者吴晓波曾经讲过一次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一次会议上,苏泊尔的老板对他说,他已经放弃数十年打拼的主业,专攻地产投资。吴晓波由此感慨,中国人再也造不出一口好锅了。在这起案例背后,我们约莫可以看到一股“资产泡沫化”、“产业空心化”的热潮在涌动———民间资本逐渐“逃离”投入周期长、利润空间小的传统产业,股市、楼市、各类艺术品、贵金属、大宗农副产品和高利贷市场却日益投机火爆、不断升温,炒楼、炒股、炒煤的投机民资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在多重困境下,实业领域的利润赶不上炒作资产的短期高额收益,于是,民间资本纷纷涌向短期高收益的泡沫性投资领域,一些实体企业逐步放弃了对主营业务的坚守,产业空心化愈演愈烈。

从“温州炒房团”到“炒蒜”、“炒绿豆”,再到“炒棉花”、“炒矿”、“炒艺术品”,一个“炒”字,就将那种创造财富的紧迫感和饥不择食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最后开始“炒钱”,民间资本对“高利贷”趋之若鹜,共同描绘一个“钱生钱,利滚利”的空中楼阁,这或许在短时间内成全了一个暴富的神话,可一旦泡沫破灭,便出现了像温州那样影响广泛的“借贷危机”———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官员受罚,民财受损。温州“债务危机”的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

企业家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资金转换本来十分正常,不正常的是实体经济的资金“不约而同”地投向某个虚拟经济领域,比如房地产,比如民间借贷,这就很容易分别催生“房地产泡沫”和“借贷危机”。房产、金融投资应该建立在强大的实业基础之上,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可能引发实业“空心化”。

实业创造财富,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实体经济强劲,则国家强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衰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虚拟经济本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但过度金融创新,脱离实体经济,就会适得其反。屡次金融危机告诫我们,“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这一现实基础。

在国际上,美国已经通过奥巴马总统的所谓“出口倍增计划”,制定政策吸引实业资本重回美国,意在从华尔街“金融衍生品”的噩梦中“浪子回头”,恢复美国实体经济的实力。最近的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实体经济恢复的苗头已经显现。有鉴于此,着力实体经济,复苏实体经济活力,是我国迫在眉睫的战略路径选择,也是欧债危机给我国带来的警示。防止国民经济“虚拟化”和“实业空心化”,首先要防止经济泡沫化,要让做实业有利可图。因此,我们至少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祛除经济中的“虚拟幽灵”,助力实体经济“强身健体”。

一是打破垄断,放松管制,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一些高利润的上游行业缺乏竞争,乃是造成目前中国实体经济虚化症状的原因之一。民营资本只能涉足“边边角角”的“鸡肋”行业,或者到处都是“玻璃门”,又或者权力之手到处扭曲市场,实体经济自然无法健康发展。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对小微企业的一次调研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都希望在政府招标、行业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放开,公平对待。改变以往那种“国进民退”、“招标歧视”等做法,还实体经济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是激活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

二是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比如,通过金融创新改变银行“重公轻私”、“重大轻小”的信贷歧视,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民间资本“过剩”并存的尴尬,缩小民间资本因投资渠道窄而涌向民间信贷“炒钱”的风险。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

三是减税让利。目前,实体经济要面对的,不光是虚拟经济的资金抽离,还有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等各种税负,过重的企业税务负担导致其失血过多,成为压倒实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又一根致命稻草。通过合并重复税种、直接减税、降低税率、缩短折旧时间、减免行政性收费项目等政策优惠,即可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经营成本,缓解其生存压力,释放其发展活力。

所谓危机,危中有机。欧债危机对于中国企业的最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因经济全球化而陷入连锁反应之中,也不是为经济前景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是经由这次教训,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审视虚拟经济的契机,认清虚拟经济的“双刃剑”性质,认清其魅惑所在,进而整顿市场,从虚拟经济的梦魇中睡狮猛醒,拒绝泡沫,再造实业,倾心倾力于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环境,推动实实在在的经济繁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