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第二单元:民间借贷之痛·立人破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第二单元:民间借贷之痛·立人破产
 

2012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现在只能指望政府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凌林

“我们现在只能指望政府了”

虽然春季已经来临,但3月的温州依然寒气逼人。

家住泰顺县偏远山区的陈阿婆,一大早坐车2个多小时到泰顺县城的垟心街,希望能找到立人集团的人说说理,虽然心里明白即使找到也无济于事。

“我就借给育才学校12万,如果要不回来,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债权人陈阿婆弯着腰,每说两句话就要停顿一下休息。因为感冒没有及时治疗,加上这段时间为借贷之事焦虑,终于病倒了,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在温州泰顺县城垟心街,原本热闹的街道如今显得异常冷清,走过的人们脸上也难以见到笑容。

在垟心街32号有一座很不起眼的居民住宅小楼,却是泰顺百姓眼里最知名的地方,因为十多年来,它跟百姓的财富梦想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里就是融资额达到上百亿的立人集团融资办公室,被外称为当地四大银行之外的“第五银行”。这里成为在当地人眼中的“取款机”。

“大多都是短期借贷,一般存一年期,利息是2分,有的3分。”多位债权人说,这里的活动一直公开进行,并未受到监管机构干预。

在当地人眼里,立人集团老板董顺生就是“财神爷”。从普通百姓到公务员,从生意小老板到大企业主都“争先恐后”地往立人集团投钱。

如今,百姓的财富梦想破灭了。立人集团借贷危机带来的后果正在慢慢扩散。

据了解,十多年来立人集团的融资总额,至少达到80亿。也有信息称,融资总额起码在180亿以上。仅立人集团在这些年里给债权人所偿付的利息就已达35亿之多。直接借款人数超7000人,涉及泰顺80%以上的家庭。

陈阿婆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地道的农民,家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光小孩上学的费用一年就要4万多元,由于自己得有肾炎,不能干农活,家里全靠丈夫一人支撑。

更让她操心的是,上大学的女儿因为一次意外落下重病,不仅常年吃药,还需要有人照顾。

为了贴补家用,在身体稍好的时候就到外面做点零工。因为陈阿婆家里最缺就是钱。

来到县城做零工的陈阿婆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投钱到立人集团能快速致富的故事。当时,人们都沉浸在快速致富的遐象中。

陈阿婆心动了,想到小孩上学每年的巨额费用,想到治病的花费,这让陈阿婆有了投钱到立人的冲动。

2009年9月,她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12万元,她选择了认为最保险的投资方式,用于育才学校建设的短期借贷,利息3分。

立人的育才学校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学校,成为当地学生最想去的学校。“借款是用于学校建设,我们都觉得十分放心。”陈阿婆说。

刚开始几个月,陈阿婆从立人集团领到了一些利息,“小孩今后的学习费用就有着落了,”她暗自高兴自己投钱到立人集团的选择。

实际上,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把钱投在了立人集团,很多人甚至抵押房产从银行贷款,再放到立人集团。

然而,2011年10月31日这天,泰顺百姓的天似乎要“塌”了。

立人集团单方面宣布从2011年11月1日起停止支付所融资金和利息不兑付民间借款,并进行资产重组。

2012年2月3日,包括董顺生在内的6名立人集团高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温州市警方、泰顺县公安局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同时,政府全面接管立人集团。

陈阿婆无法想象如果自己投到立人集团的钱打了水漂,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企业由政府接管了,现在只有指望政府了,”陈阿婆说,现在自己看病吃药的钱都得向亲戚借。

“几千个债权人背后,可能有数万名借钱人。”当地人说,立人事件或许将使这里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往后倒退十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