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门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胡笛
上市门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
众多中小企业只能望股市兴叹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证监会自去年年底开始力推的股市新政已经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小变化,一方面简化审批环节;另一方面严格审批要求,证监会的改革大刀阔斧。近期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把19家拟上市企业列入终止审查的“黑名单”。此外,88家创业板企业在发审会前“知难而退”,主动撤回材料。在债务融资和银行借贷都不容乐观的背景下,企业的融资道路上又添了一座险峻的高山。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难现改善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租赁融资等,其中前三种融资方式最为实际和普遍。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喊了好几年,相关帮助中小企业扩宽融资渠道的政策好像也出了好几年,甚至每年一翻新,然而为什么屡出政策而未得其效呢?
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11月30至今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看似银根松动,企业融资一片利好消息。然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却认为,这可能对中小企业有一定帮助,但是中小企业不要期望值太高。
易宪容说:“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永远的难题,银行不想把钱借给中小企业,借给中小企业可能就利率高点,因为风险比较大,银行贷款考虑最主要问题就是能不能还款,若不能还,利率再高也不行。所以他们的信用、各方面条件比其他企业差,就一定困难。”
“一些游说能力强的大型企业才能够拿到信贷资金。这种主要依靠提高存款准备金、并保持低利率水平的政策组合,实际上是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认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如果是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并提高利率水平,实际上对小企业相对有利,因为这些小企业从市场上融资的资金成本更高,银行体系的利率有限幅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是太大。”
专家表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单纯依靠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还要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民革中央在两会提案中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过度强调融资,忽视资本市场资源最佳配置的基本功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较弱;重审批、轻监管,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审核标准过高,投资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
珠海拓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去年向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门申请首发,却在发审会上惨遭否决。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原本公司上市融资募集资金主要是用于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技术改造项目、矿山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技改项目和研发中心技改项目,现在上市被否决,银行也贷不到款,这几个拟上马项目可能也要跟着泡汤。
两会议案呼吁降低上市门槛
近日不断浮出水面的吴英案、立人集团案也都在诉说着一个个企业为了筹钱而走上迷途的故事。面对高高在上的银行、打擦边球的民间借贷,上市融资成了企业融资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不断提高的股票发行门槛,将不少中小企业拒在了A股市场的大门之外。
两会历来都是民间声音的传话筒,面对企业缺钱的种种“新闻”,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据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组副组长刘晓冰介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提案比较集中的主题之一。
两会前夕,民革中央向大会郑重提交了提案,建议我国应改革发行审核制度,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并降低上市门槛,为更多的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机会。在刚刚有19家企业被证监会公布终止IPO审查的情况下,民革中央的这份提案似乎来得很是及时,为广大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讲了一句话。
民革中央在两会提案中呼吁,监管部门应主要从政策制定及监管层面进行宏观调控,稳妥探索将IPO上市企业的实质审核向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保荐人负责为本的审核制度转变;简化发行审核标准,通过增加供给量,扩大企业上市规模来调节发行价格,让发行上市不再成为稀缺资源,从而使市场化的询价范围达到合理;加大承销商和保荐人的责任,同时切断其和拟上市企业在超募资金中获取超额利润以及券商相关直投业务绑定的利益链。
无独有偶,全国工商联近日也提出了关于拓展环保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提案。全国工商联的提案认为,金融机构愿意贷款给大企业,给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苛刻,“很多环保企业受规模限制无法进入股票市场融资,环保企业受资金限制,规模化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出现在证监会终止首发审查名单上的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从事环境监测和保护的中小企业。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虚拟经济分配价值,虚拟经济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单纯搞虚拟经济,吹出资本泡沫不可取;摒弃虚拟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走向脱离资本市场的另一个极端也不可取。股市新政需要新鲜的血液,也需要停下脚步、听一听来自企业和民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