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第一单元:寻钱之路·银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第一单元:寻钱之路·银行
 

2012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言

来源:中国企业报  

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管学院程慧芳:融资难源于银行结构不合理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可以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和法律保障来解决。目前的银行结构是大银行多,能够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银行数量不足,加之中小微企业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经营风险较大,使其在信贷筛选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应该在法律层面上出台一个“中小企业具有信贷机会均等”条款,不管金融机构是大是小,都要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让小银行解决小企业融资难

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在机制上实现大银行解决大企业的融资,小银行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针对中小企业成立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让他们一心一意做小额贷款,这是治本之策;第二,银行本身也要改革,针对小企业的特点,抵押质押的范围可以更广,也可采用一些直接融资的办法,比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为小微企业打造服务平台,目前中央确定了1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他们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邱继宝:设立国家政策性中小银行

一些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德国的储蓄银行等,其运作成本低、资金灵活,适合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中国也可通过设立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银行的方式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资金来源上,可采取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央企利润的二次分配获得。分支机构设置上可以越过省、市,直接设到县和乡镇。银行职能重在贯彻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策略,不以追逐利润为目的,通过信贷投向的倾斜、利率的优惠等手段支持小微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应善用小额贷款公司

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都是100万元以内的短期融资。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小贷公司4282家,贷款余额3915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据了解,国内一些成功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发放信用贷款为主,绝大多数信贷资源投放到单户50万元以下的客户群体上。同时,小贷公司持续关注信贷风险防范,建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当匹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建立试点,进一步促进小贷公司的发展,鼓励民营资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明:银行不能转嫁所有风险

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我们在贷款的时候,资产设备可以抵押50%,现在,同样的资产设备在抵押贷款的时候已经降到了30%以下。这就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银行控制风险,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但也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我建议,对于信誉好的企业,银行是不是可以适当区别对待,提高资产设备抵押比例,降低贷款时的保证金,提高资金使用率,用实际行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洛阳市主委金正新:规范投资担保市场

担保公司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但不少地方成立的投资担保公司一哄二欺。有些地级市成立了一两千个投资担保公司,出现了高息揽储的情况,非常不规范。一方面,投资担保公司进行非法贷款,甚至是抽逃资本金;另一方面,投资担保公司吸储用于盲目投资,投资失败就一跑了之,形成了金融犯罪,给所在地经济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措施规范投资担保市场,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不要让企业给银行打工

现在的企业都说是给银行打工,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太薄弱。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主要体现在银行贷给企业的资金,实际贷款一年,其实使用只有9-10个月,因为企业临近还款期,就提前2-3个月,回笼资金不敢再使用,等待还款。此外,银行每年还会向企业拉存款。企业在银行的资金流量和存款会成为给企业贷款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这些都无形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和融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实施差异化监管

建议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对于大中型商业银行单笔500万以下,城市商业银行单笔300万以下,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单笔100万以下的小企业贷款按现行风险资本权重0.5倍的系数进行计量。此项政策可以使各类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有更多的激励将经济资本消耗于小企业贷款融资。

相关部门考虑实行小企业贷款不纳入存贷比限额管理。这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实行逆周期管理,在宏观紧缩期,小企业经营环境恶化、银行流动性收紧时,能激发商业银行发放小企业贷款,而不是一味去“垒大户”。(本报记者李岷整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