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2年3月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6000万美元收购美国银行”温州富商演绎惊天大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闵云霄

“6000万美元收购美国银行”温州富商演绎惊天大谎

“在美国买银行的事,我还是要把它干成”,面对媒体的采访,林春平终于承认自己“把没有的事说成有,这是有欠缺的”。

让林春平名动天下的是,春节以后“6000万美元成功收购特拉华州破产的大西洋银行”的消息曾被誉为传奇之举,如今,这一消息被证实:所谓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我觉得把在美国有企业这件事说得大一点,一是可以提高我自己的社会地位;二是可以跟美国的主流社会、金融精英接触,能够参加一些国际性的论坛,有利于自我发展;第三是今后如果温州发展民营银行,我有机会能够介入,可以插一脚”。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林春平坦然说,“我要总结经验教训,我要反思”。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林春平此举在于通过银行公信力扩大名气,吸引眼球,从而达到吸收民间资金的目的。

“收购”信息忽悠数百媒体

据百度百科介绍,林春平“1970年生,浙江省温州泽雅镇西岸乡小石洋村人,经济硕士,中国春平集团董事长,旗下有十多个子公司,业务广泛分布于40多个国家,在新加坡等国获得了经济学和金融法双硕士学位,深谙欧美金融业规则”云云。

早在2011年12月20日,温州双频实业有限公司林春平在《温州商报》头版刊登广告,“中国春平集团、英属维尔京群岛春平国际金融控股集团因收购美国某银行,需招聘高级翻译、银行高级经理、副行长各2名”的招聘启事,其中说明应聘成功者便可获得“年薪5万—20万美金”在美国银行工作的机会,“集团还将统一办理美国L1签证,三年后自动获得美国绿卡并可带家属”。

今年1月5日,当地一家媒体随后刊发题为《“春平”提供的美银行工作机会令人心动》的报道,转引林春平的话说,“这次我们共设了6个岗位,目前已经确定2个岗位分别聘用目前在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温籍人才,他们分别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目前总报名人数达18000人次”。另一家媒体甚至宣称:“东方犹太人”抄了西方犹太人的底,尤为煽情。林春平透露,他收购的“美国大西洋银行”有85年历史,位于特拉华州,花费6000万美元,更名为新汇丰银行。

1月30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脱稿赞扬林春平,“温州有位企业家林春平,收购了美国银行,了不起。”第二天,林春平买下美国大西洋银行的报道登上了《浙江日报》头版。

林春平对外介绍,美国大西洋银行2008年因金融危机而破产,与控股方接触初期,对方开价6亿美元,经过两年多与林春平的来往拉锯,最终接受了林春平的报价———6000万美元,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收购。对于大西洋银行的债务由谁承接,林春平只字未提。

《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在林春平发布招聘启事之后的一个月里,浙江当地至少7家媒体陆续发布10篇报道,广州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四家报纸专程赶往温州,分别对林春平的创业故事、资本路径进行深入报道,但真正轰动全国的是,今年元月21日,一家国字头的媒体使用特约记者的稿件对林“收购”进行报道后,文章被推向各大门户首页,网络、报纸、电视三位联动,钦佩之声潮水般汹涌。国内外数百家媒体也广泛转载,海外华人也惊叹不绝。

有评论称,“收购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内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快改革,不能把它们‘逼’出去发展,否则就会有大规模资金外流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其间林遂成为民间金融新旗手般人物,被推荐为温州市政协委员。

网友撕开“皇帝新装”

按照林春平的说法,全新的新汇丰银行,以吸收小额存款,聚少成多,赚取利息差价的盈利模式。按照林春平的设想,用这种模式每年会赚取500—600万美元净利润。(下转第十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