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5版:河北经济纵横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5版            河北经济纵横
 

2012年3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创新型企业决定未来命运——访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董事长么志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军

建设创新型企业决定未来命运——访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董事长么志义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深入基层一线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国有企业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挺身担当、应对挑战?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把2012年确定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年”?

么志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二产抓提升”,河北省国资委提出“发展提升年”。作为河北省重点骨干企业,三友面临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环境,决定了必须把科技作为推进发展的基本路径,必须把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决定未来命运的战略决策。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只有加快创新转型,打造三友“科技时代”,用科技的力量,才能化解危机、求得转机、占领先机。我们经历了管理发展、项目发展阶段,现在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阶段,走科技创新之路。创新无限、科技无限、成本无限,核心是推动产业升级,根本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标是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新产品、领着跑的新技术、真管用的新工艺,真正把经济发展波动期,变为科技发展机遇期、技术超越加速期、示范带动活跃期,精心构筑三友创新优势。

记者:您提出“创新无限、科技无限、成本无限”,请解释一下“三个无限”的涵义和具体实施内容。

么志义:我们要用“三个无限”指导全年工作,即用创新无限突破发展局限,用科技无限应对资源有限,用成本无限打造盈利极限。

创新无限———推进产业创新。加快财务公司组建,实现资本多元化、企业专业化,使集团融资有道、经营有路、发展有望。推进管理创新。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个人有成就。工作有效率是核心,坚持变革,优岗增效,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经营创新,建立一体化经营运作机制,全面创新营销模式。坚持销售能力大于生产能力,重点抓好市场扩容工作。

科技无限———三友没有大煤矿、大油田、大森林,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实现效益倍增。全面启动科技创新年活动,狠抓落实。提速度,加快29项重点技改项目和168项短平快项目进度,早投产、早见效。重深度,启动实施新溶剂法纺丝等5项前沿技术研究,把握行业制高点。求亮度,加强科技管理,注重成果包装,建立三友科技转型示范标杆。

成本无限———推进增收节支,按照“八个一块”(产量提升一块,节能降耗挖一块,销售提价涨一块,供应落价降一块,压缩支出省一块,修旧利废多一块,资本市场占一块,政策支持要一块)思路,提升成本竞争能力,确保全年增效目标完成。突出抓好“三抓三降”:抓源头降价,加强市场信息分析,科学决策,实现结构最优、配置最优、库存最优、价值最优。抓生产降耗,狠抓制造成本,加大行业对标力度,确保40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和争创行业第一。抓细节降费,费用流向透明化、费用分析精细化、费用下降全面化、费用控制责任化,确保可控费用降低20%。

记者:您刚才讲到,三友没有大煤矿、大油田、大森林,而作为国家基础原材料制造业,这些年三友又是如何突破资源瓶颈,实现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么志义:谁占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我们相继实施兼并重组,拥有了自己的原盐、浆粕等资源基地,同时通过扩建和远景资源确权等方式,碱石资源基地得到接续和拓展,特别是集团国内首创“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模式,使集团各企业之间实现了供需循环,工业废弃物实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大力实施工艺节能、节水、节电,各种资源得到高效利用,通过循环经济,集团每年创效2.6亿元以上。其中氯碱公司废电石渣浆全部用于股份公司纯碱生产,年创效2000万元,同时年可节约碱石52万吨。

近年来,为加快集团科学发展步伐,我们始终把占有扩大资源、开辟资源利用途径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解决资源根本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率先成立了浓海水综合利用攻关小组,与河北工业大学海水淡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膜技术中心、杭州水处理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全方位探讨解决原盐资源办法。

从2006年至今,广大科技人员进行了几千次试验,先后解决了利用锅炉烟道气除钙、利用电石渣除镁、盐泥高效压滤、浓海水预热及浓缩等多项难题,同时成功开发了浓海水用于纯碱生产的新工艺,在国际纯碱发展史上续写了崭新的一页。

去年12月,浓海水用于纯碱生产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浓海水综合利用项目,以曹妃甸工业区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排废浓海水作为原料,通过精制处理后用于纯碱生产,做到了变废为宝、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项目年可处理利用浓海水180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综合利用原盐60万吨、节约水资源1000万立方米,年创效1.5亿元。目前生产工艺全部贯通,各项指标达到领先水平。

记者:请您再谈谈,如何把“科技创新年”抓在手在、落在行动中?

么志义:实施“科技创新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科技”(科技成本、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三个无限”(创新无限、科技无限、成本无限),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方针,以“上水平、增效益、促发展”为主要任务,着力实施“科技领先”战略,切实提高集团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转型、产业升级,构筑三友创新发展新优势,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投入的“压强原则”,确保集团四大主业创新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持续推进“战略层、研发层、执行层、基础层”四级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各公司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中科技工作的权重比例。积极参与和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借势借力,形成合力。把育人、选人、用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大力培养年轻人,建立创新人才链。

二是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加快186项短平快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进度和投入产出单项考核,确保早投用、真见效;加强“低碳、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重点进行碱渣综合治理、无汞触媒等技术研发;强化成果管理,确保申报专利30项。制定鼓励专利转让和对外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

三是产品研发实现新突破。强化市场衔接,增强研发立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开发适用技术和产品;以集团粘胶纤维为创新试点,建立产销研一体化运作机制;坚持以设计为中心,将产品设计、中间试验、技术改进相统一,着力进行莫代尔纤维等新产品产业化,确保今年研发22项新产品。

四是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产品开发和人才开发同步,加快构建“高端人才为引领、科技人才为支撑、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创新人才体系。完善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专家制等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绩效与分配挂钩力度。完善创新奖励机制,对研发新产品实现市场转化的,根据销售规模实施计提奖励。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对核心技术人才,除了当期激励外,探索中长期激励手段,激发创新热情。

五是创新环境实现新突破。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合力;严肃问责机制,对态度消极的领导和部门,追究责任。实现政策驱动,加强科技激励政策制定,推动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做好宣传发动,推动全员创新、岗位创新,深入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和“我为创新献一计”活动,推动创新平民化、日常化、岗位化、即时化,形成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良好局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