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1版:海西先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1版            海西先行
 

2012年3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漳州开发区借力生态“变身”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吕晓艺本报记者高建生

漳州开发区借力生态“变身”

2012年2月13日,阳光明媚,春风拂过厦门湾南岸,一派生机盎然。华商酒店多功能会议厅内,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度工作会议暨迎接建区20周年动员大会的气氛庄重而又热烈。

漳州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斌在回顾2011年时表示,曾经围海造田、齐聚产业的漳州开发区紧抓中央赋予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该开发区全年财政总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同比增长14.2%;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1%;出口总值4.12亿美元,同比增长54.8%。

上述数字足以支撑以工业项目开发为主的漳州开发区向滨海城市综合开发转型。

二十岁再转新航向———“变身”生态新区

回望过去20年,曾经荒凉偏僻的厦门湾南岸,如今已基本建成一个以港航物流业为龙头,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开发区,是福建最大的板材加工基地、门类最多的交通设备制造基地、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材进口集散地。

尽管成绩巨大,但漳州开发区的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仅仅成为最出色的工业开发区显然不足。目前,开发区的发展优势,还基本上属于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形成的优势,没有形成社会优势、文化优势。

因此,开发区管理者们认为,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就必须坚定地走转型升级之路。

转型从自我问诊开始:配套还不完善,服务业不够发达,文化事业不能满足群众日常需求,人气不足成一大软肋。从总体来看,眼下成为由偏重工业开发向城市综合开发转变的时刻。

“我们要珍惜和用好建成的工业产业基础,同时又必须转向城市综合开发,把开发区建成厦门湾南岸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海新城。”招商局集团副总裁、漳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政语气坚定。

记者了解到,开发区的升级和价值将定位在“生态文明、健康生活”这一基本目标,谋求“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生态新区”的蓝图将伸延出一条集约化、精细化、永续化的经营开发之路,由表层开发转向深度开发,由单一开发转向综合开发,新资源、新热点创造了漳州开发区新的价值增长点。

招商引资风生水起———以项目促变化

数据显示,漳州开发区去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119个,实现合同资金7.39亿美元,比增46%。目前,该开发区积极着力构建“三维”项目的工作格局,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内涵,加快大项目、好项目的集聚,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推上加速前进的轨道。

记者了解到,2011年9月7日,由首钢总公司和凯西钢铁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首钢凯西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总投资50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00亿元,将使漳州开发区成为福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

实践证明,转型升级不仅是篇大文章,更是一个大工程,在其过程中,耐心显得尤为重要。

据介绍,漳州开发区目前的情况是,大项目多、世界500强多、新开工项目多,可以看出,招商引资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然而,资金有限、资源有限、精力有限等相关问题,同样是该开发区需要精心规划的重中之重。

值得关注的是,该开发区抓在建、督在手、促在谈,充实内涵,提高实效,民生民情、社区美化、旧村改造、休闲旅游等领域项目皆已纳入战役实施范围。

事实上,漳州开发区重点工程建设目标明确。如厦漳跨海大桥年底全线贯通,明年上半年正式通车运营;8、9、10#泊位、成功大道建设、卡达凯斯酒店等7个项目年底竣工;双鱼岛工程完成土建造岛,陆岛桥梁动工建设;南炮台艺术广场年底基本完工,具备参观游览条件;启动农村社区综合改造项目试点……

从实践看,以项目促进变化是扎实推进转型的基本保证,截至目前,该开发区项目实施全面启动,打造出跨越发展的全新引擎。

产业水平循序渐进———以调整促升级

数据显示,去年漳州开发区全港吞吐量2064万吨,比增15.5%。东南沿海最大特重大件装卸泊位———10#泊位进行沉箱安装,新物流堆场正式投用。

目前,港口地位日益凸显,临港工业持续壮大。传统工业的步伐依旧这般稳健,然而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宝贵,还要再引进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吗?

漳州开发区的答案是:向重点扶持高科技、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据悉,漳州开发区鼓励、支持区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保障土地及生产用房供应等政策;继续加大扶持现有光伏、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3个产业项目的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自主创新科技示范企业提供保障。以蛇口网谷为模式的高新产业园建设正重点推进,加速形成“3+1”产业格局。

除此之外,突破重工业格局的还有强势崛起的现代服务业。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建设集运输、中转、仓储、加工、贸易以及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除了工厂,就是码头”的尴尬场面,正被日益增长的包括金融、法律、咨询、设计、商业、娱乐、餐饮等各类服务业所改写。

从聚产业到聚人气,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漳州开发区形象,正跃然展现在眼前。

打造城市特色品牌———以转型谋跨越

“‘双鱼’轮廓已经浮现,有望近期‘合戏’。”看着国务院审批通过的首个离岸式,集海上旅游度假、特色文化活动、居住为一体的生态人工岛———双鱼岛项目进展顺利,吴斌喜上眉梢。

“生态文明,健康生活”是漳州开发区从工业区开发向城市综合开发转型升级的定位目标,打造“厦门湾南岸新天地,漳州市滨海新城区”的品牌形象。

为了加快推进转型,“三海八园十二景”景观工程建设继续推进,800亩南太武山地生态园基本建成开放,怡心天地、招商花园城、卡达凯斯等一批高尚品味小区亮点纷呈。

据了解,正在打造的南太武黄金海岸景观岸线,可媲美一水之隔的厦门环岛路,全长2.1公里,计划9月建成。

事实上,未来的滨海新城,不仅生态好,更拥有完善的综合配套。

目前,原水工程、净水厂扩建工程、污水厂扩建工程、110千伏成功变电站等一批基础配套建设全面开工。新开通3条公交线路,公交覆盖网络逐步拓展。

同时,公办幼儿园、厦大附小已正式招生,厦大附中二期建设如期完成。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与台湾明道大学合办的福建首个台生班,为在闽台商子女和其他台湾户籍学生入学提供方便。

除了教育资源,开发区还致力于为安居乐业提供健康支撑。以漳州市医院开发区分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建设。

一项项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组合成一支天人合一的交响曲,流淌在漳州开发区的山海湖水之间。

尽享新城生活品质———唱响人居概念

天刚亮,石坑社区的广场早已热闹非凡。太极、扇子舞、扭秧歌、腰鼓、健身操,村民们各显神通,欢声笑语唤醒了春天的清晨。

“去年,漳州开发区专门投资500万来建设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体活动更加红火!”老年协会会长陈元财喜笑颜开。

可以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漳州开发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引擎,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漳州开发区加速启动社区文化站建设工程;南太武文化广场封顶并进入室内装修阶段;民俗文化节、生态杨梅节、古堡音乐会等节会活动丰富多彩;首届运动会蓄势待发。

俗语云,安其居,乐其业。转型升级,要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标准,一幅宏大的改善民生全景图已全面铺开。

首先就是由工业区规划模式向城市综合发展规划转型,也就是首先从整体发展规划上体现转型。

目前,该开发区加紧建设白沙社区办公综合楼、实施河道清淤、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启动廉租房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着力促进社区居民就业;深入推进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建立了检察院巡回工作室;大力推动流动人口一站式管理的建设;积极搭建三方联动平台,确保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等事例,见证了漳州开发区致力转型升级,推动跨越发展的步伐。

“2012年的主要目标是财政总收入12亿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增长30%;港口吞吐量2400万吨,增长20%。”展望未来,吴斌信心满满:“漳州开发区正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一个以发展港航物流业、临港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配套发展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正在成型。

据悉,为了加快推进转型,漳州开发区研究决定,聘任9位熟知开发区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为高级顾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