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兼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杨子炀侯金梅
医生“兼职”
张主任是天津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他几乎每天7点多就去医院查房,8点准时出门诊。但是最近几年,张主任觉得医生这个行业越来越不好干了。困扰他的不只是永远看不完的病人,还有紧张的医患关系、医院新出台的各种管理措施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医保拒付。张主任说,“我现在不仅是医生,还是会计、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精神真是高度紧张呀!”
限制处方医生被迫兼会计
因为大处方已经成为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医改实施以来,很多医院都规定了单张处方的金额上限,这就造成了如今的医生只能一边开药,一边当会计。
李大爷是老病号了,一年四季离不开药。如今,他每周都要上医院去“报到”。他说,现在的医生都不给多开药,有的药就只开7天的量,虽然药费基本上就是一二百元,但有时候想多开点,也得下次再跑一趟。已经70岁的李大爷,感觉总是这样折腾也很不方便。
其实感到不便的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医生。遇到用药多的患者,医生们大多劝其下次再来,但是对患者来说,再来一次,耗时、折腾不说,还得再挂一次号。实在等不及下次的,医生只能先“加加减减”计算一番,再分开成几张处方,因为如果单张处方超金额被查出,就要扣医生自己的钱。
可是这还只是患者能看得见的算计,还有他们看不见的,比如药占比。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将这项指标与医生的切身利益挂钩。药占比就是药品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医生出诊一天,他们必须算清楚,今天自己开了多少钱的药和多少钱的检查费,实际上就是在算药占比。据知情人士透露,不同医院的药占比是不一样的,少的大约在30%左右,多的也不会超过50%。也就是说,患者花1000元钱看病,必须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钱是用在各种检查上,如果达不到要求,医院也会对医生实施处罚。但是医保以外的药品不受这样的规定限制。
举证需要医生“留手”成律师
张大爷自觉最近血压时高时低到医院就诊,被接收入院。转天,医生就开出了一张病危通知单。这可把患者家属吓了一跳:原来父亲的病已经有这么严重了,但是看上去不像呀!医生解释说,因为患者血压不稳定,现在看着是没事,但是随时会有危险,况且患者还有很多并发症。
据了解,目前很多住院患者家属都有类似的经历:病人刚办完住院手续,医生就已经给家属备好了一张病危通知单,不管病情是否真的危急。难怪张大爷的儿子抱怨说:“现在的医生怎么这样?下病危通知单哪有是为了预防万一的,还不是想让他们自己撇清干系……”
面对张大爷儿子的抱怨,医生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如今,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医患之间越来越缺乏理解和信任。面对医患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许多医生变得越来越“胆小”了,因为谁也不想出现“劳心伤神”的医患纠纷。所以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也不敢凭经验看病,就算已经有了判断,也会要求患者做几个检查证实一下或者是排除一下。而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必须“谁主张、谁举证”。所以医生要想证明自己没有失误,就要自己拿出证据。而那些白纸黑字的检查结果、家属的病案签字等等,都是医生保护自己最有利的武器。如此看来,医生们早已成了训练有素的律师。
看病解压医生兼职心理医生
谷医生是一位针灸师,他每天都要为近百名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等待起针的间隙,也被他用来接诊新患者。有时,门诊的病人还没忙完,住院病房又打来电话,请他会诊。他说,“每个患者觉得我跟他们讨论病情的时候都是三言两语,但实际上这一天我的嘴就没闲着,一直都在不停地说,只不过是说给不同的人听。”
谷医生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的患者甚至家属都跟小孩儿一样,得哄!给他看病的时间短了,他觉得医生诊病不仔细,对自己不重视;看的时间长了,其他病人又觉得这个医生“太肉”故意拖时间。开的方子大了说你是为了回扣;开的都是便宜药,他又怕延误了自己的病情。更让医生寒心的是,少数患者家属因为不能接受治疗结果,还对医生大打出手:有的医生被扇耳光;有的负责解决医疗纠纷的医院工作人员反被患者家属打得尿出血。遇到这样的不理解,医生们还得相互解劝解压。“劝导同事,也是在劝导自己。”谷医生坦言,自己还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只有这能才能不被患者的负面情绪所影响,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状态中。
采访手记 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为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由此揭开医改序幕。但很多人对这样的改革都提出质疑,因为这种体制变革使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而问题的根源实际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于是,2009年,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又推出了新医改,但是,只要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还存在收支不平的缺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这种“算计”和“被算计”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医患关系也会被不信任所扭曲。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又怎能指望医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中国医圣孙思邈的心中,高明的医生在治病时,应该“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惶怆”。 医生就是医生,只要懂得治病救人。医生应该值得尊重,因为他们为了患者,“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我们期待:不要让体制和利益牵绊了医生的手脚,让他们有机会专注于自己崇高的工作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