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思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思想
 

2012年3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危机处理看企业家智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北江

从危机处理看企业家智慧

王石再聪明、智慧,也想不到2012年的2月底,迎接万科的竟然是摆到公司总部门口的“花圈”。但王石明白“兵来将挡”的道理不是在今天。

这花圈意味着什么,他清楚。是哀悼、是祭奠一种万科表面上已经看出来的精神“给消费者以尊重”。

比起网上的万言怒骂“熊企业”,王石对“花圈式指责”能思考到什么?万科人是否通过这个“花圈”再次警醒自己“我们必须明白,公众在祭奠什么、哀悼什么!”

龙年,似乎真的没有那么平静。

无论是对国家、企业还是企业家个人。

中西方经济理论者一直都有这样的观点认同:中国经济奇迹背后是极其脆弱的基础。这种脆弱包括道德、文化、常识以及理念。这些理论者也不停地在世界各地的经济论坛上讲解着这些理论的依据,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和政府相关管理着听得进去并早日正视,以实现美好的愿景。

政府一边高调地承诺给予“民生待遇的提高”,一些企业一高调地减少“给予民生的待遇”,比如产品的价值和质量。这使得受众在终端依然享受不到温暖和尊重,“有尊严的生活”只是一种口号和梦想。

是的,急躁使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显出了脆弱。遗憾的是,更多的企业家依然急躁地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对于亚洲金融风暴,还是欧洲债券问题的严重警示,他们都认为那是“他人的事”。仿佛除了议论欧洲和北美时多了一个讽刺和嘲笑之外,更加找到了证据,证明自己的道路是对的: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于是,这种错觉掩饰了一种可怕的现实。

就在上周,笔者看到很多新闻评论针对两大企业。一是轰轰烈烈的“熊胆”;一是遮遮掩掩的万科。牵扯的问题极其相似:企业,良知何在?企业家,良心何存?

上海复旦一名艺术系教授在网上说:你问我近期忙什么?忙着给自己的国家找回良心、找回道德。

可是,很多企业家的冤枉情绪再一次让公众困惑。

正如“熊老板”的哭诉:“要知道是这样,我们就不上市了。”似乎,企业和企业家的痛苦是来自“上市”这个极其正常的公司融资之路,而不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已经严重地背弃了一个世界人共同推崇的真理:不经营危机!

看不到危机,是眼睛出了问题?还是思想、心理出了问题?

这是一个有待时间给予的结论。

此刻,我们把目光放在企业家处理危机的态度和方式上。

问题比较大的是“熊企业”。评论者说她们讲道德建设是个“冷笑话”。

公司多年经营“动物胆”的事实,客观地出现了与世界人们的良心觉醒发生严重的“背离现象”。所以,当他们怀着极其良好的愿望向着更快、更好、更高发展时,猝不及防地遭到了公众的唾弃,铺天盖地的谴责使企业创始人遭遇了可谓是“灭顶之灾”。著名编剧全勇先在《悬崖》电视剧热播之际看到此消息,再也按捺不住往日的低调,几次就受媒体采访时大声呼吁:“企业家需要补德。”

2012年2月24日,笔者与他微博互动时他再次表示:企业家们要极其重视这个信号。因为事件已经发展到了更加恶劣的程度,企业不惜重金“公关出丑”,这会引起更大的公愤。

此事件还处于“发展、观察阶段”,但是企业采取的一系列“公关手段”使得市场再一次出现了“品牌危机”。显示出了一个经营者的管理模式、文化常识是多么的薄弱。当消费者在终端市场开始背弃企业、背弃产品时,真正的危机已经到来。

另一个是问题看似较小的万科公司。

因为是被“有问题的供应链企业牵扯进来”的,因此,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大气的万科显得“不慌不忙”。但是“坚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态度给予了企业一个空间和时间显示智慧。

2012年2月25日,王石以不同主题的演讲在香港、北京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专注是企业的使命,也是王石的使命。

在哈佛读书一年的王石心里明白:翻云覆雨是万科的命运,也是中国的命运甚至是世界的命运。只要真诚地站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立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何为危机?

看来,企业家首先要把危机这个问题想明白。想明白了,想透彻了,想无私了,危机才是机遇。

两个事件都在调查、处理中,那么,我们把思考范围拉大一下:从企业家对“危机”的处理,可以看出哪些差距?这差距给予其他人什么启示?

尊重手中的权力。

当民营企业呼吁政府、公众给予自己公正平台发展时,是否真心把自己“遵纪守法”的商业道德放在首位?是否把国有企业的弊病彻底摒弃?不然,民营企业的信誉建立极其艰难。

主动消灭“利益圈子”,减少“合伙欺骗”。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容易出现利益结合的地方就容易出现腐败和欺骗。行内人的龙头企业基本把持着半壁江山,供应链利益就是最大的“权力”。所以,管理好自己的企业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管理好其他相关企业也更是责任。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反例”。当人们喜欢苹果而忽视其他商业链道德问题时,企业家自己是不可以“装傻”的。不然,“殃及池鱼”的事件早晚发生。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万科主动调查“地板商”可谓是一个积极的反应。

正如企业家必须提高经营道德门槛。要看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公众的集体意识大提高,聪明智慧的企业家要透视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消费者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专注产品的企业,是否坚持住理念,把把关的工作细致入微地做好,不让消费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为企业找出破绽?”正如有评论者说:“万科销售突破1000亿元,早晚都会有问题出现,不出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是未来的路如何走,何况,地产的竞争是那么无情。”

我们回头再看看万科门口的花圈,似乎不那么紧张而沉重了。那是市场的一种呼唤,期待王石精神的真正回归。

无数事实说明,只会谋取短期利益的是商人。真正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无私的、敢于正视问题并解决好问题的人。

正如企业家汪潮涌说: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把美誉度看得比财富更重要,他们往往会放弃那些有损声誉的不道德的赚钱机会,因为失去社会的认同,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失败者。

既然王石在美国不是读管理而是商业道德,那么,“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看看是否能够体现在万科的文化发展上。

有过危机处理经验的张瑞敏2012年2月的新观点是:我觉得商业模式能不能真正成功,能不能持续创新,重要的是在员工。海尔集团有一句话,叫“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

就是说每一个员工,都有他的用户,都要给用户创造价值,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增值部分可以分享。

是的,只有时代感、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不那么脆弱,中国经济还有可能不那么脆弱。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