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建言激荡2012春天
春天的脚步和着铿锵的声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江雪
春天的脚步和着铿锵的声音企业家建言激荡2012春天
宗庆后 管好自己
李剑阁 防范“内忧外患”
刘汉元 眼光要长远
积极做“民生操盘手”
宗庆后说,要限制商场、超市的促销服务费等各种费用。
外国商业大企业带给中国的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不是商品本身。这就是家乐福全球总裁到中国家乐福考察时惊讶地对着卖米缸、大闸蟹缸喊到“这是家乐福吗”的原因。
商业家都在积极地改进自己,以求适应任何一个新市场。
但是很多人说,中国今天的商业态势不容乐观。这种态势包括企业家经营思想偏于落后,对高端化服务陌生以及日常服务体现出的文化粗糙。
这与国际化的距离非常巨大。无论外表包裹的多么光鲜,犹如俏江南餐饮品牌等,也难逃出投资大鳄的挑剔眼神。
2011年的中国商业史上,出现了中外合资商业企业如家乐福、沃尔玛等“欺骗消费者”的严重问题。给中国商业市场和零售业的企业家提出一个课题:“不重视消费者,不尊重消费者,你长远的利益、效益从何而来?”
中国古老的商业精神是什么?
童叟无欺。
做生产企业20多年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今年两会的提案共11项,其中一个是针对自己所处行业。他的建议是:要限制商场、超市的促销服务费等各种费用。
这个议题的理由记者知道的背景是,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商业超市收费之高,令产品企业望而生畏。层层管理加价,导致企业内部和外部相互勾结,销售一些劣质产品和过期产品。
这也成为了民生大问题。
生产企业的企业家认为,无论是什么理由,商场、超市作为商业终端,都不应该拿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做交易。这是其他国家不会发生的事情。
有明眼人提出一个严肃的话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学者很少去关注产品企业经营成本高的关键原因呢?中国恐怕是主流经济体中唯一允许超市收取高昂费用的国家,超市变成了类金融。这些占到零售价格30%以上的各种收费,最终会反映到零售价上面,都需要消费者和生产者兜着。
对此话题有特别注意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表示:“商业地产的类金融化问题是比较严重了。必须呼吁更多的代表共同商议这个话题,并给出积极的建议。”
一位生产民需产品的企业家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生产的民用小家电是拥有科学家技术专利的产品。10多年投资也近亿。跑科技部时的激情让我不舍得放弃这个产品。但是,由于进不去二线城市的大型商业超市,只能走农村市场。但是农村市场又被低档产品占据江山,中小企业无奈,只有销售给小小超市或者三线城市。想不到的是,商业地产的类金融化在二三线城市也愈演愈烈。中小企业更是艰难应对。”
经济学家对这样的提案并不表示过多的热情,是因为多年来的探讨,他们知道,即使是宗庆后这样大的企业家提出警示,但是社会上相关机构不形成合力,这个商业市场的突出问题也是难以解决。尤其是这个话题与楼市话题胶合得那么紧密。
也就是说,地产业的问题依然在某种程度上主宰着金融业、商业等行业的走势。中国楼市生态转换到了最紧要关头。
不容回避的是,房地产调控越是深入,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围绕着是否该优惠所谓的“刚性需求”及增加改善性住房、销售住房市场到底该如何“去投资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激烈博弈。
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今年两会热点之一依然是楼市。
从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来看,一方面,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态度十分坚决,坚持要让住房市场的价格回归到理性水平,坚决打击住房的投机炒作,以便保证住房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上各种与房地产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势力,都在千方百计地要求调整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宏观调控松绑的呼声十分强烈。
房地产开发商的代表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都提出了提案。两会前夕的3月3日,企业家的博客上就开始了激烈博弈。
这激烈博弈必定会延伸到两会。
观点一:出现中国式次贷危机,会把中国带向经济衰退的深渊。
观点二:国内住房市场的价格回归理性。
公众都在猜测:今年的两会上,中央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去投资化”或去住房市场赚钱效应?中央政府对此有没有政策上的储备工具?
2010年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文件,还是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居住功能的界定、对遏制住房投机炒作等方面的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这些核心内容基本上写进了这几年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各次政策文件中。
企业家们焦虑的话题是百姓焦虑的话题吗?
要透析“新财富观念”
李剑阁说,中国经济当前存在许多“内忧外患”的问题。
百姓要住房子。
企业家要卖房子。
市场到底是有房子还是没有房子?
价格回归会归到何处?
到目前为止,各方有关房地产税收的讨论一直很热烈,但也仅仅停留在讨论阶段。
而百姓对于纳税改革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企业家呼吁减税,那是对个人企业以及行业、产业、中国经济的整体思考。百姓纳税意识更是伴随着国家民主进程而有所提升。
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人们看到和听到的是,房地产市场“雷声大雨点小;而个人纳税范围还要加宽”。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的提案在2012年3月4日的博客上公布:今年2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表示,加班费需按工薪收入纳税。个税收入增加如此迅猛,为何还要盯住工薪阶层的辛苦加班费?这无益于缩小贫富差距,反而会加大。因此建议将加班费纳入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津贴、补贴范畴,免征个税。
跟帖者很快超过万人。
“简化个人所得税率档次,降低最高税率”是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的建议。他说:继续减轻居民和企业税收负担,免除小额纳税人的负担,应尽快实行个人所得税综合计征,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简化个人所得税率档次,降低最高税率是根本。
记者观察到,近一时期,伴随着减税的话题还有民间融资的沉重课题,企业家都感觉缓不过气来。《中国企业报》2月28日头版头条署名文章写道:2月27日,财政部官员称中国商品含税高不意味总体税负重的新闻报道见诸新华网、人民网等重要门户网站,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争议。该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商品含税高,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总体税负就比发达国家重。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通常使用指标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11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3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总体税负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而在网上的讨论中,绝大多数网友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意见。网络舆情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税负过重。
企业急了。
企业家急了。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表示:我们做企业,一定要求真务实,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景气的今天,不能只想着抄近道,走捷径,否则容易走进死胡同,陷入绝境。但是。苦练内功的同时,也呼吁外部环境的积极配合。
两会期间,舆情调查也显示,减税问题依然是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企业家代表愿意带着这个使命与其他代表们共商大计。
“钱庄阳光化”是唯一出路
刘汉元说,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并出台《放贷人条例》。
作为通威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的刘汉元新鲜的建议是:尽快完善并出台《放贷人条例》:央行虽然早在2008年就着手起草了《放贷人条例》,试图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规范民间借贷,将所谓的“地下钱庄”阳光化,但历经前后4次修改,《放贷人条例》依然未能通过,希望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并出台《放贷人条例》,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保障有资金者的放贷权利,使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得以确认。
2012年3月3日采访中,刘汉元仔细地分析说:相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个体放贷人更具灵活性,效率非常高,能最大限度满足各种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它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一个方式,关键是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才可以科学管理。
从500元起家到如今全球行业领袖、有无数光环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刘汉元特别理解中小企业主贷款无路的痛苦和焦急。他说:很多企业管理者、企业主完全不是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员工的生存、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这些中小企业企业主做出巨大的努力和奉献。所以,刘汉元深入的理解是,要主动积极地降低民营信贷机构成立门槛,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促进民间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效缓解民企融资难。
作为一个积极建言者,刘汉元和宗庆后等老一辈企业家还有着更深的远虑,所以他的3个提案中还有一个是“如何拉动未来的内需”。
他的建言得到了经济学家成思危的赞同:拉动内需是一个大课题。因此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长一点。中国未来的产业要向光伏和风电转移,以取代传统的汽车、地产两个行业的垄断。如果政府眼光远,中国的将来行业老大将是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