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9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9版            人文·生活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人们提到浙江吴英案时,往往会提及孙大午;当说到李途纯时,也会想起孙大午。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都很困惑,到底我错在哪里?当时的情况是我借得少也还得起,不存在资不抵债,而且利息比银行利率还低,和现在的吴英案涉及高利贷是完全不一样的。”孙大午2月21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

孙大午:私营企业不姓“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汪静赫

孙大午:私营企业不姓“私”

走在雨中的孙大午看着一手创办起来的大午城,表情淡然平和。

演讲中的孙大午常常会找回2003年之前的激情。

孙大午:生于1954年6月,河北省徐水县高林村镇郎五庄村人,出生时乳名大雨,5岁时更名大午,学名孙振华。24岁更名为孙大悟,几年后,又复名孙大午。现任河北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1989年从徐水县农行辞职,创办大午集团。2003年5月29日,孙大午以“涉嫌非法集资”的罪名遭到拘捕。

时下的中国,吴英是个无法避开的名字,随同这个31岁女子总是一起被提及的还有另一个名字———58岁的孙大午。9年前,在2003年的中国,孙大午曾经激荡起相似的波澜。

2月末的河北徐水,尘土和温度一道上扬,灰尘味里夹杂着春天的新鲜暖意,冬天压抑的冷静和沉默仿佛快要破土而出,然而,在大午集团内———这个被称为大午城的地方,仍然透着冷清,甚至寂寥。

在“无人不识孙大午”的徐水街头,在他一手创办的大午城,孙大午穿着黑色大衣,脸色沉静,淡然行走。路过的乡民,大多亲切地唤他“孙总”或“孙老师”,但并不会刻意向他停步颔首,照旧与之擦肩而过。

平静,安宁———这是孙大午每天的生活。

2003年以后的生活。

“不愿想,无法想,想不通……”

公司财务冻结,家被查抄,二弟三弟被抓,高层悉数被捕,妻子藏在朋友汽车的后备箱逃走———这就是9年前孙大午瞬间急转的命运。 “因为孙总是名人嘛,我平时都有点敬畏他的……”刚来大午集团不久的小方(化名)说。让她有距离感的孙大午也有亲切的时候,比如“分些好吃的给大家”。总体上,“他是个很平和的人。”

2003年之前的孙大午,“平和”可不是他的“标志”。

在大午集团的官方网站上,作为创始人的孙大午的照片依然最醒目,但他的头衔早不再是董事长,而是另一个有些特别的称谓:监事长。

自从孙大午成了企业的监事长,“我就不再管理企业的事了”,他的精力都在企业文化和考古上面。

1989年,孙大午辞职创办大午农牧集团有限公司。20多年过去了,早年打拼的岁月渐渐成为遥远的背景,孙大午创业时的照片在集团路边的宣传栏里变得模糊。那一天,他才似乎刚刚发现。于是当着记者的面,提醒工作人员“这个照片要换换了”。

在孙大午的记忆里,旧时的人与事绝不模糊———它只会越来越清晰,但他渐渐不再去想,因为回顾过去就包括想起那一段让他困惑的往事。“不愿想、无法想、想不通……”孙大午如此提及2003年那次事件。

那时,被称为“河北第一富”的孙大午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都叫得响的民营企业家。2003年的3、4月里,他曾几次到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解读三农问题”。

演讲时意气风发、口不择言的孙大午在数日之后遭遇了人生中没有想到的“惨变”。

2003年5月27日,一次“意外”的饭局上,孙大午被徐水县公安局拘捕,罪名是“涉嫌非法集资”,当时他身上还揣着在北京大学发言的演讲稿,但那时,他已无法用口才和激情为自己辩驳。

公司财务冻结,家被查抄,二弟三弟被抓,高层悉数被捕,妻子藏在朋友汽车的后备箱逃走———这就是9年前孙大午瞬间急转的命运。

此后不久,舆论支援势如破竹。据说,当时关注此案的媒体超过了150家。在网络媒体尚不似现在这样发达的那时,这样的关注度已经可以与今天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媲美。

158天之后,徐水县地方法院判处孙大午3年有期徒刑,缓刑4年,并判处大午集团30万元和孙大午本人10万元罚款。

2003年11月2日,孙大午回到了他的大午集团。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都很困惑,到底我错在哪里?当时的情况是我借得少也还得起,不存在资不抵债,而且利息比银行利率还低,和现在的吴英案涉及高利贷是完全不一样的。”孙大午说。

孙大午缓刑期满的前一年,2007年9月,一本名为《风雨孙大午》的书出版。

在第160页,孙大午将他无法开口的话写在书里:“我无罪,但我服法。”

“从那以后,我没什么热情了。”

在监狱里,孙大午就考虑过“后路”,那时他真的“害怕管企业了”,这是牢狱之灾给他的恐惧。随着事态一天天明朗,他的热情却在一天天消散。

刑期可以用时间丈量,但自由不可以———这是孙大午从那段经历得到的代价。

“失去自由的时候,也会自己去反思自己。善有善报,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更坚信这一点。”孙大午曾这样说。

然而,随同自由一起失去的是热情———对于孙大午来说,这个“刑期”似乎至今仍在,因为“从那以后,我没什么热情了,不想再管企业。”

在监狱里,孙大午就考虑过“后路”,那时他真的“害怕管企业了”,这是牢狱之灾给他的恐惧。随着事态一天天明朗,他的热情却在一天天消散。

出狱之后,孙大午面对的是重振企业,他欣喜地看到,企业员工没有一个落井下石,更无人“趁乱捞偏财”。“企业虽亏损,但人人都坚守岗位,还主动降工资,最高的降到了30%。”就连周边原本不支持他的村民也因为同情他而改变了态度,“人气更足了”,北京的柳传志借给他1000万元,凡此种种,孙大午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不久,一度陷入困境的大午集团又重新活了过来。

然而,孙大午已“无心恋战”。

在企业恢复生机之后,孙大午将在狱中的初步构思逐步变成了完善的可行性制度,这就是他发明的“私企立宪制”。

从2004年年底开始,孙大午开始实施由其设计的“私企立宪制”。他将企业股权、经营权、决策权三权分立,互相监督、互相节制。他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制”的分权制衡思路,通过设立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个机构,来实现对企业的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与制约。

2005年2月28日,孙大午以集团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的身份主持了一场选举,弟弟孙二午和侄女刘平分别被选为大午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从那以后,孙大午有了新的“身份”。

“企业经营交给了他们,我就不管了。”孙大午说,“说真的,我也没什么热情了,不想管了。”

孙大午的热情已被另一件事所吸引。那就是考古。

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证明家乡釜山是《史记》中记载的“黄帝合符”之所,孙大午成立研究会,当了会长,探究“黄帝合符”,追寻“炎黄子孙的起源”。当地政府“慷慨”划拨数十万元研究经费,支持孙大午的研究。

几年来,孙大午走遍了中国其他名叫釜山的地方。考察的结果似乎正朝着他期待的方向发展:徐水釜山是唯一确凿的“合符”之地。

“我的理想状态就是把这个事情能够传播出去……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笔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孙大午说。

在久远历史的烟云里,孙大午找回了久违的热情。

“这是我追求理想的家园。”

在大午城这个精神家园里,孙大午是个理想的追逐者,也是一位诗人。

孙先生,这是孙大午现在的称呼。在卸任董事长之前,他通常被员工叫做孙总。

孙先生有一座大午城———外界将大午城喻作“乌托邦色彩的城堡”或“桃花源”。

大午城常常高朋满座。

因为不但有认识的专家朋友前来,也有素昧平生的拜访者。所来之客皆认同的是:孙大午是大午城的“城主”。

有媒体称孙大午自2003年那场非法集资风波后,开始“对外部世界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因此他“把自己的精神空间退回到‘大午城’”。

然而,孙大午说:“这是我追求理想的家园。我是所有拥有这个梦想的人中的一个,只不过我是个实践者。”

大午城其实是建在一片坟地上,在最初,它只是一个养鸡场。

1989年辞职下海的孙大午回到这片土地上,那时还不曾想过,发展养殖业除了致富,还可以创造出什么。

现在的大午城给了他答案。

以大午集团为中心的大午城,除了企业厂房之外,还包括居民小区、百货商店、宾馆、医院、公园、温泉度假村……甚至还有一个科幻乐园。在这个城里,有朴实乡土的动物园,也有时尚前卫的4D电影院,最大的建筑群则是大午中学。

有网民这样描述见过的大午城:“在这种偏僻的乡村山庄所有现代的生活元素一应俱全则是很不容易的,以生产方式的改变带动了农民生活方式改变。”也有网民赞叹孙大午的“编外村庄”让他感受到“农民的伟大”。

时至今日,孙大午的形象早就超越了农民企业家的范畴,他被称为“有着强烈公共精神”的企业家。

“大午城就是一个祥和的生活社区……我们在这安居乐业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就是理想的桃花源,是一个有差别的共同富裕的这么一个生活社区,使人们生活是自由的、工作是快乐的、心情是舒畅的。”孙大午说。

在大午城这个精神家园里,孙大午是个理想的追逐者,也是一位诗人。

“写诗是表达我的情感,也是一种宣泄。”孙大午说。

孙大午喜欢在朋友交谈中,冒出一首诗来。2008年8月23日,孙大午在与朋友畅饮的宴席上,念出了那首《祖国,我对你意见太多》。

在宾来客往的日子里,监事长孙大午的生活看起来很热闹,但他表情淡然地用诚恳表达自己的热情,日子依然恬淡宁静。

孙大午的办公室在1992年盖的一栋旧楼里,狭窄过道的尽头,是他每天思考和工作的房间———不用说,里面的陈设和装修也是已显得过时。就在1992年,孙大午曾第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私营企业不姓私,私营只是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它创造的是社会财富”。

这是他后来发明“私企立宪制”的缘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