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区域经济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打造黄金“中三角”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丞华

智慧打造黄金“中三角”

翻开国家“十二五”规划,一幅“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引人注目。这张彩色地图上,清晰标注着我国城市化的21个主要地区。

在长江中游地区,一个醒目的蓝色圆圈,圈起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

从身处“主轴”到“城市化主要地区”,从“重点开发区域”到“城市群增长极”,长江中游地区进入国家视野。

2月10日,赣湘鄂三省省长齐聚武汉,共同出席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对于憧憬已久的湘鄂赣三省来说,这象征合作的握手,是时代的呼唤,是奋发的担当,更是战略机遇的把握。这也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赣湘鄂三省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构想,终于迈出实质性步伐。

无可否认,这是堪称大手笔、大制作的长远规划。试想一下,中部地区的鄂湘赣三省的联手,27个主要城市的紧密联系,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基点,构成一个类似等边三角形的稳固联盟,从而培育出跨越三省辐射全国的中三角区域,这是一幅多么蔚为壮观的发展景象。

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中部地区要真正实现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合作发展成为破题之重。

地相连、人相亲、文化相近。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群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彼此正好相隔300公里,一条江串起两大湖,是中国中西部交通最便捷、水资源最充沛的地区。

在中部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下,在其他三大区域已然发展成型的前提之下,中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手笔大气、规模宏大,实际上也是中部如何崛起的现实课题。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2010年长三角区域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9.24%,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3.11%,环渤海区域与长三角区域相当,其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9.63%,鄂湘赣三省区域生产总值相加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比较接近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地位。中部抱团使劲,减小行政壁垒,加快区域内市场要素流通,有利于中部的整体崛起,成为重要一极。

现在,在以沈阳为核心的大东北,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大西南,东盟联合中心的北部湾都在瞄准“区域第四极”的你追我赶发展氛围之中,发展的机遇时不我待,如果鄂湘赣三省不尽快利用地缘优势,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就有可能失去发展先机。

与已有的“区域三极”相比,中三角区域要真正得到发展壮大,最需要的就是三省之间合理有效的合作与规划。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周边是密集型城市群不同,鄂湘赣三省所构筑的中三角的连接地带多为山区,以农业城市为主,要将这些区域连接起来发展有较大难度,所以不妨先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市为发展基点,密切这三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先将这个三个城市群发展好,从而依靠他们拉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这就需要三省多沟通常协商齐部署,三省的高层之间应该形成密切的磋商机制,因为与其他“区域三极”逐渐自然形成不同,我们需要先规划而后再逐渐形成,所以三省之间的统筹就显得尤为重要。

站在全国视角,合作交流是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新格局的“三省探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三省实践”。在快速崛起关键时期,三省合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历史机遇。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同时获批“两型”试验区,环鄱阳湖成为国家生态经济试验区。武广高铁、武九专线,即将通车的“杭南长”高铁,一个“三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随着新一轮国际分工调整,在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三省的地位和作用还将日益凸显。

长江中游三省湖北、湖南、江西其协调的背景就是产业转移,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到了该转移的时候。按照近100多年世界产业史的迁移规律,每隔二三十年,所有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都会有一次大迁徙,显然这三个省是最具有条件的。

首先,三省都是劳动力的疏散地,富余农村劳动力比较多。另外从地缘上来说三省都是沿海地区腹地,如果湘鄂赣三省进行一个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制定,统一协调,这样将使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一个梯级的向内陆延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湘鄂赣三省必将变成最大的受益者。

三省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必须具有明晰的政策导向性,尤其是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例如,对三省企业在技术合作、环保、高新科技方面的导向性政策,应该释放出有效的政策传导信息,要很方便地让企业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能从合作之中获得哪些成长空间,避免出现仅仅是政府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发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大的整体推动框架,更要致力于扎实做好每件事情。

湘鄂赣三省加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前景光明,但这并非意味着可以坐等其成。对三省领导集体来说,除了要具备高超的科学决策水平,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在总揽全局基础上的有效协调、沟通。湘鄂赣三省更多的是“兄弟”关系,都有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愿景,客观上也有很多互利性,但只有“共谋、共建”,才能“共享、共赢”,对未来面临的艰苦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战略智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