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农业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央一号文件力推订单农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中央一号文件力推订单农业

对于湖北省天门市的菜农何家英来说,去年花菜价格直线下跌滞销的场景令她仍然心有余悸。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问题的症结在于现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适应,产销不衔接,订单农业比重低,价格波动大。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中间环节过多,从菜地到餐桌的成本过高,固有的流通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流通环节“两头诉苦”

“往年花菜价格高,不愁卖,去年冬天我花大力气种了七八亩花菜准备多赚点钱,谁承想价格低得要命,还没人收。要不是政府最后帮忙联系,肯定都会烂在地里。”何家英对《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

然而,就在电视里、报纸上、网络上纷纷报道蔬菜种植地价格暴跌,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女士却感受不到市场里蔬菜价格松动了多少,甚至有些蔬菜品种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

一头是农民抱怨菜价跌卖菜难,另一头则是市民抱怨买菜贵。

目前,北方冬季蔬菜40%以上需要从南方调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设,大中城市近郊菜地不断减少,鲜活农产品自给率下降,远距离运输逐渐增多,物流成本不断上升。

商务部资料显示,我国果蔬产后腐损率达到2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

另外,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乏冷链物流设施,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和40%,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达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企业不少,但总体上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布局不合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推动产销衔接、承担市场调控任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得不够。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快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运输企业和批发市场,支持企业将经营链条延伸到上游的农业生产环节和下游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大型商贸集团,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各类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层次和档次。另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

订单农业模式发展快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为加强产销衔接,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和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支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直供直销网点,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

在推进产销对接工作中,相当多的企业探索出很多好的产销对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办专业物流配送公司,向上对接农产品基地,向下对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消费终端;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网络交易平台,推行“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等新的产销对接模式。

据了解,通过推进产销对接模式,鲜活农产品从采摘到消费普遍减少了2—4个环节,节约了20%—50%的流通成本,农民和市民都得到了实惠,企业也开辟了新的盈利点,实现了多方共赢。如北京市科委启动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助农工程爱农信息驿站,由电信运营商将宽带光纤通到京郊村镇的信息驿站,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而以爱农卡为纽带的驿站服务运营体系,代理发布特色农产品、农家乐、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代办爱农卡采摘、农家乐和订单农业等服务。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爱农公司就开始开发一套采用订单式物流的电子商务系统。如果有消费者要预定农产品,拨打客服电话,选择好产品,形成电子订单,爱农卡物流中心当天下午向爱农场下达采购单,第二天有机农产品就会及时送到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再通过专门的配送车将这些有机蔬菜、粗粮或者鸡蛋直接送到用户手中,整个过程划卡消费。这种电子商务的做法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模式,一方面保证了效率,扩大了服务的内容;另一方面,保证了上百种的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无误。

另外,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位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粮食物流园区多家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跳出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盯住城市、盯住餐桌,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无污染的农畜产品,提高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牧民收入。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