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产业·公司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视力矫正业震荡

近视激光手术被指存在后遗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延生

近视激光手术被指存在后遗症视力矫正业震荡

“幸亏当时听了你的话。”前两天,记者的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把记者听得一头雾水。后来听他解释才知道,原来,几年以前,看到当时红红火火的激光治疗近视的宣传,我这位视力并不是太差的朋友跃跃欲试。当他征询我的意见的时候,我给他投了反对票。

“如果当时做了这个手术,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这位朋友说。

而这正是源于一位业内人士的“反水”。

被指存在后遗症

激光视力矫正,即LASIK(全名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eusis),是一种透过激光改变眼角膜的弧度,从而改善视力的手术。

最近,在台湾最早引进这项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突然宣布,今后不再做这种手术。他表示,经长期观察发现,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10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且手术后易出现眩光、夜间视力减退及眼睛干涩症候群等并发症。

该消息引发民众对激光视力矫正手术安全性的担忧,同时引起了媒体、专家和业界对激光视力矫正手术是否存在后遗症争议的升级。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敏锐地捕捉到该质疑带来的负面影响。

于是,“蝴蝶效应”产生了。这一则不起眼的小新闻,立刻引起了股市的波动。

从2月15日开始,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的眼科医学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股价连续几天遭遇重挫。作为眼科医学行业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爱尔眼科的主要业务之一。

据记者了解,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机构之一,拥有近20家专业眼科医院、1家眼科研究所、1家眼库和2个防盲慈善救助专项基金。

据财报显示,2011年1—6月,爱尔眼科实现医疗服务(眼科手术)收入4.3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50.75%,同比增长59.22%。

为回应国内报纸及网络媒体提出的质疑,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出了关于媒体传闻的澄清公告。

公告称,该手术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即使是像美国这种对于治疗手术十分严谨的国家,他们每年也有近百万人接受该项手术,而且开放飞行员也接受这项手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不禁止该项手术。

统计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爱尔眼科已成功完成了55万例手术,术后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的比率远低于国内外标准。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随后事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继爱尔眼科连夜发布公告解释安全性后,质疑事件的核心人物蔡瑞芳对其“罢做”该手术的原因也给出了全新的说法。蔡瑞芳表示,选择停做该手术是因为其个人研究方向所定,而非外界报道中的对手术安全性存疑。“由于目前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对此项手术叫停,也没有证据表明手术会大范围损害患者的视力,因此对爱尔眼科后续的业务影响不会太大。”中投顾问医药行业一位研究员表示。

但事实上,爱尔眼科仍难掩下跌态势。爱尔眼科遭受的股市震荡已成事实。

而这仅是冰山之一角,有分析指出,目前爱尔眼科仅占到市场份额5%左右。

据业内人士估算,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做此手术,如果按照每人平均花费5000到8000元来算,仅此手术一年的市场规模就高达500亿到800亿元。

行业设备或是最大隐患

事实上,激光视力矫正后遗症也不是什么新发现。据记者了解,关于激光治疗近视的利弊之争由来已久。

据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开始对LASIK治疗仪进行审查。1995年,FDA批准首个激光视力矫正手术系统,到1998年,FDA批准LASIK激光治疗仪开始批量生产。

LASIK手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从欧美国家开始向全球多国蔓延以来,在使世界各地很多近视患者重获清晰明亮的视力的同时,围绕LASIK手术安全性和副作用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莫里斯·韦克斯勒医生认为,经调查,很多病人在接受LASIK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眩晕、对光敏感、夜盲、重影和角膜膨胀等严重的后遗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

不过,英国眼部激光手术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尼夫反驳道:“从1990年到2004年,英国有大约28万人接受LASIK手术,估计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比例不超过0.1%。”

虽然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在医生们看来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只不过风险的大小和医疗设备、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系。”记者的一位医生朋友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眼科医疗服务同样存在着风险,医疗事故和差错无法完全杜绝。

尽管近视矫正手术日趋先进,不过眼科专家仍旧表示,由于所应用的技术还比较新,缺乏长期跟踪性研究,对手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缺乏把握,多国医疗监管机构都明确规定在实施手术之前,必须确保病人充分了解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美国,LASIK手术几乎成为一个财源滚滚的“金矿”。截至2008年,美国有1200万人接受了LASIK手术,每只眼睛的价格在1500美元至2000美元左右。如今,美国平均每年有70万人接受LASIK手术。

据记者了解,美国和英国对LASIK手术要求非常严格。

美国法律规定,“只有在医学管理和角膜外科手术方面有经验,接受过激光矫正手术培训的医生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手术。”美国视力矫正委员会建议患者在术前进行充分检查、了解手术的益处和危险性,明白术后恢复的过程,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

我国业界专家表示,国家应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监管,从根本上防止和减少纷争的出现。

据记者了解,与此同时,行业设备问题也逐渐成为新“争议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的激光近视矫正领域,最大的安全威胁也许不来自于并发症,而是二手设备。有报道称,在近年的全国医学会眼科分会年会上,与会专家多次提及三四线城市医疗机构使用的手术设备多是来自大城市的二手设备,“激光机老化导致能量不稳定,会造成欠校正或过度校正的问题,这才是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现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