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产业·公司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少学者期待并积极呼吁,将劳务派遣纳入2012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进行首次大修。

劳务派遣市场乱象调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青松

劳务派遣市场乱象调查

2月14日上午,21岁湖南男子吴某在东莞厚街将同龄男子舒某捅死。据悉,吴某在劳务市场找工作,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舒某骗走其身上全部盘缠,共300多元。吴某索要未果,持刀将舒某割喉。

在东莞厚街持刀伤人悲剧发生后,人们在表达对职介不法行业的愤怒时,也将矛头直指劳务派遣市场秩序。

劳务派遣市场的猫腻

在东莞常平镇街头一家劳务派遣公司门前,《中国企业报》记者遇到来自四川达州的小郭。

小郭今年25岁,18岁开始南下打工。在7年的打工生涯中,小郭先后在服装、电子、制鞋等行业干过。今年他到东莞求职前,曾辗转于深圳、珠海、温州等多地打工,无论是打工还是求职经历都相当丰富,警惕性也很高。

“说实话,现在招工的企业不少,”25岁的小郭指着面前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工简章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称,“工资高、待遇好、粮期准、各种保险都有,你不能全信,很多招聘广告,我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

“我以前就上过当,被黑中介骗过上千元。另外说是给你上保险,其实根本就没有,你离职的时候明白过来再要求工厂补交保险时,才知道合同根本就不是和工厂签的,而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的。等你再找劳务派遣公司,对方要么改头换面,要么把你推给工厂。双方推来推去,最后把你推烦了,又耽误不起,只好不了了之。”小郭谨慎地说。

小郭还向记者透露,他有个老乡小李,前两年带着十几个人经一家劳务派遣公司联系去一家服装厂做搬运工。当时应聘和培训等一系列事务都是在服装厂完成的,签订劳动合同时却被要求与当初联系他们的劳务派遣公司签订。

劳务派遣公司的人告诉小李,现在签合同都是这样。小李起初没在意,等干了一年多,服装厂裁员,小李和他带的十几个人全部被裁。

被裁员后,小李发现,不但没有经济补偿金,而且工厂一年多来一直没给他们交社保。于是他们找到服装厂,服装厂却说搬运工的劳动合同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的,让小李他们去找对方。

等小李他们去找劳务派遣公司,对方早已人去楼空。

2月25日,《中国企业报》记者来到广东东莞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向一名李姓负责人表示自己是附近一家工厂的人力资源部长,想招20名左右的“劳务派遣工”。

这名李姓负责人随即向记者表示,可通过他们公司派遣。“手续简单,而且不用交社保,如果不想用人了,随时可以退回来”。

记者以应聘的名义联系上东莞市诚顺劳务派遣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明确向记者表示:“临时工都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

此次持刀伤人案发地东莞厚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总监黄京认为,与其他镇街一样,厚街的劳务派遣公司确实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同于正规人才市场,劳务派遣公司一般人出个10来万元,找几个工作人员,在路边摆个摊,竖个牌就都可以“经营”起一家劳务派遣公司。

此前,东莞智通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欧阳威揭露了不合规劳务派遣公司的内幕:故意私下克扣员工各种社保费。所有员工的费用,包括工资和社保费用都是用人单位直接转划到派遣公司,然后由派遣公司进付到各个人的银行账户和社保账户。所发的工资每月员工都可以在银行查得到,但是员工查不到社保部分。

劳务派遣产业化

湖南火炬律师事务所罗旷律师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所谓劳务派遣,即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下转第二十二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