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税主义:中国企业税负清单
来源:中国企业报
重税主义:中国企业税负清单
(上接第一版)
中小企业“税感”偏重
“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榜单得出的结论引发轩然大波。
针对《福布斯》的说法,《人民日报》发文予以否认,称中国宏观税负低。《福布斯》的“税负痛苦指数”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增值税,财产税六税种简单相加的算法,科学性较差,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理由是,这一计算方法存在多种缺陷,包括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最高边际税率适用范围很小等。同时引用了《中国统计年鉴2010》等多方数据,并采访了多位专家,指出以国际标准“宏观税负”衡量,我国税负并不高。
对此,《福布斯》再度回应称,“税负痛苦指数”并非针对中国。各国情况不一,选取共同点比较可能存在不足,但不能说它不科学。税负痛苦指数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国际比较的参照,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税负水平是偏高的。
但《人民日报》与《福布斯》却得出了一个共同结论:中低收入者以及中小企业对当前税负水平最感到不合理。
中国保健协会日前发布了《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呼吁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成为其中的重要章节。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保健服务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如果不加以税收扶持或者扶持力度偏小,整个行业很难获得大发展。
张凤楼建议,抓住税制改革调整的机遇,统筹考虑对保健服务业的政策优惠,制定流转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支持政策,激励社会资源发展保健服务业。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显示,2009年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2.2%。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13%左右;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为23%左右;高收入国家的为30%左右。按照这个标准,就宏观税收负担率的国际比较而言,中国还未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宏观税收负担已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不仅早已超越很多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经赶英超美。
“没人愿搞实业了”
“我真后悔死做实业了!”彭建海(化名)是山东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主,他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坦言,如果当初知道自己要承担那么多税费,他绝不搞实业。因为沉重的税费,彭建海失去了生意。
“前几天有一单代加工的生意,原材料进价每吨1.2万元左右,总生产数量2000吨。以我的月产量,6个月可以完工。每吨加上工厂水电气以及人员工资等综合成本200元,我打算出厂价定在每吨1.26万元。这样,半年毛利润就有120万元,这在大吨位产品中,已经不算低了。可财务给我算了一笔税费账,如果每吨不再追加50元,除去缴税费,我很可能会赔钱。最后,就因为这追加的50元对方没有接受,我的生意也没了。”
“你看后就明白现在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做实业,已经做实业的为什么连肠子都悔青了。”彭建海拿出账本,记者看到,以上面这单生意为例,仅国税和地税,企业就需要缴纳进项增值税、销项增值税、销售后增值税、税负、销售收入所得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教育附加税、水利建设基金、印花税和土地使用税等11个税种,加之由税衍生出的各项杂费,彭建海每吨需要缴纳的税费共计395.27元,加上200元的生产成本,每吨600元的加工价格,他最后的纯利润只有4.73元。
“这些钱本来就应该是我的呀,为什么就成税了呢?我没有偷税漏税,也没想过偷税漏税,可现在我想明白了,只有偷税漏税我才能活下去。”彭建海说,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开始寻找偷漏税的办法。
经济学家马光远称,在目前经济状况好转,中央财政收入良好的情况下,无论对于企业和民众,都应该进行减税,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只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考虑产业升级,才有可能调节收入分配。如果经济一旦好转,却首先将“加税”提上日程,一味想办法从企业和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经济转型的根基何在,而收入分配的调节又何来的空间和可能,在以上两者都不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肯定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过重税负会影响经济体的活力和竞争力,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常识。”马光远认为,“十二五”期间,对于中国而言,是发展模式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5年,在国家财力已经足够庞大的情况下,应该坚持“结构性减税”的主旋律,给企业和民众减负,而不是依旧一味强调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在国民财富的大蛋糕中,政府所得已经够多,继续增长只会影响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影响中国模式的转型。如果不痛下决心,如果“十二五”没有一个和谐的税收环境,企业不堪重负,民众不敢消费,转型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