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金融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汇占款反弹有限央行或再降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流动性是否宽松取决于外汇占款的数量能否高于财政存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见习记者胡笛

外汇占款反弹有限央行或再降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流动性是否宽松取决于外汇占款的数量能否高于财政存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2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外汇占款余额为25.4996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12月末增加1409.22亿元,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仍然较小。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外汇占款恢复正增长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的现实为央行再次下调存准率预留了空间。

四个月来首次反弹

2011年10月份外汇占款出现了近四年来的首次月度负增长。其后,2010年11月、12月外汇占款分别净减少279亿元、1003.3亿元,连续3个月出现负增长,引发市场对热钱出逃的担忧。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新增约1409亿元人民币外,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外汇占款是央行及金融机构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包含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以及整个银行体系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资金投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没有延续去年四季度的净减少势头,出现了正增长,主要得益于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升值伴随而来的资本流入,也表明投资者对平稳增长有一定信心。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存在下行压力,但仍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没有出现去年四季度连续多日盘中出现跌停的现象,这些都吸引了资本流入。

尽管今年以来进出口双双下滑,但贸易顺差比去年第四季度各月已经有所扩大。据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贸易顺差为272.8亿美元,FDI为99.97亿美元。剔除这两项因素,其实短期外汇资金是流出的,约为900亿元。

有关专家认为,贸易顺差的回升是导致外汇占款反弹的主要原因。此外,欧元区形势趋于稳定,欧美央行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使全球资金的风险情绪再度升温,资本出逃放缓。

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2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有趋稳迹象。外汇资金总体保持净流入,但流入总量将明显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水平,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也由贬值预期转为基本持平或略微升值的预期。

有分析认为,由于近来美联储决定延长低利率政策期限以及欧洲央行再融资计划的出台,压制了美元、欧元的升值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预期再度走强,形成资本向境内再次回流的驱动力。

此外,欧美出台的一系列宽松政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外需将逐步恢复,这些都将使得外汇占款出现反弹。

招商证券发布报告认为,随着欧债危机的缓解,避险情绪缓和,外汇占款会逐渐好转,恢复至每月增加2000亿元水平,预计2012年全年外汇占款达2万亿元左右。

据业内人士透露,2011年第四季度,由于香港等离岸市场投机机构大肆做空人民币,引发人民币贬值预期,市民和企业纷纷购买美元,银行手中外汇资产减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甚至出现连续多日跌停的情况。

不过,由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始终保持坚挺,并再度创出新高,离岸市场上做空人民币的力量受到打击,自今年1月中旬开始,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再度走强。

降准仍有下文

央行同期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1409亿元,1月末财政性存款余额为2.97万亿元,当月增加3503亿元,表明同样数量的流动性被抽离商业银行体系,基础货币净减少2000亿元左右。这个规模相当于抵消了央行此次降准释放资金4000亿元的一半。财政存款增长数额偏高被业界认为是税收等因素季节性增长造成。或许正是这两项数据才促使央行决心降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流动性是否宽松取决于外汇占款的数量能否高于财政存款。

业界认为,未来外汇占款会缓慢增加,但不会大幅反弹,流动性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从而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节奏。

安信证券发布报告称,短期内,全球资本流动状况有利于资本流入,然而国内投资需求的疲弱又增加了资本流出的风险,外汇占款恢复正增长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规模仍然较小。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