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税负之重 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税负之重 观点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构性减税的本质是税制改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陈青松

结构性减税的本质是税制改革

在深入探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时,各方面提到的几乎都是人民币升值、融资难、原材料和工资上涨以及用工荒等等。相较而言,对于万千中小企业所承担的沉重税负,业界触及甚少。

上述融资难、用工荒等因素确乎是困扰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处于市场调节下的企业要么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克服困难,要么顺应经济规律被市场所淘汰。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结果,企业必须承受,最终解决途径还应以市场之手为主,政府之手为辅。

但是减轻中小企业税负,政府完全能够掌控且能够给企业带来现实而直接的帮助。

近年来,业界虽然对中小企业减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减税政策,但是结果似乎差强人意。

据了解,目前我国1000万家小微企业,过去两年减免的税收总额每年300亿左右,减免额还不到总税收的千分之五。如果再考虑到严格的减免标准,1000万家能享受到“减免阳光”的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结构性减税”就被郑重提出来,当时全社会一片赞扬之声。3年多来,从增值税试点,到出口退税适时调整,再到数次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关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不断出台。

可是单从总体数字上看,国家总税收一直在逐年以两位数的幅度迅速增长,结构性减税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财政部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高达8.9万亿,同比增长22.6%,税收占GDP比重超过19%。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7%。

专家分析,作为第一大税种的国内增值税,2011年增速为15.0%,高出2010年近1个百分点;作为第二大税种的企业所得税,2011年增速为30.5%,高出2010年19.2个百分点。至于2011年9月实施的个税免征额度上调,其整体税负非但没有降低,增速与2010年相比,反而上升了2.7个百分点。

在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税收的这一增速引起了人们关注,为什么一边是结构减税,一边是税收收入的增长?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去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正常。结构性减税,具体地说是减轻单位税额,但是总量扩大之后,税收总额也会扩大。税收额包括三个因素,税率、销量、销售价格,简单地说是三个因素的乘积。税率向下调,其他两个因素往上走,税收总收入就会增加。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朱大鸣认为,重税主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对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而言,税还只占其交给政府费用的1/3左右,而多种收费占到近2/3,其中有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检费和质量检验费等等,这让很多个体户和小企业不堪重负。

在新的经济形势情况下,一些起先靠实业起家的中小企业主,由于无法从实业获得较多利润,甚至根本赚不到钱。“辛辛苦苦做实业的企业老板不如炒股炒房的老婆赚得多”的新闻不断曝出。面对炒房地产、借贷等比实业来钱更快的诱惑,这些中小企业主于是开始逃离实业,转而开始炒房、炒钱。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结构性减税效果并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税收制度在设计之初就植入了“增收”的因子。1994年税制变革时,整个制度设计是按只有50%实际征收率的条件下建立。现行税制自出生起,就预留下巨大的税收增长空间,为以后连年超收埋下伏笔。

有关税制改革的呼声一再响起。

白景明认为,税制改革的方向,还是沿着结构性减税的基调来深化税制改革。结构性减税不是简单的减税,而是进行税制改革。具体来看,今年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加快推进步伐。营业税改增值税是中国长期税制制度建设问题,意义深远。在上海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受到各方面欢迎。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结构性减税为主要内容。2012年“五税”改革依次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减少重复纳税,减轻服务业税负;房产税改革试点;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改革资源税;研究环境保护税。

2月16日和1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强调,财税杠杆是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另一方面要深化财税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两个最重要的税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实施这项改革,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小额纳税人税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

推行较大规模的结构性减税,无疑是明智的决策。

而减税趋势形成后,绝大部分企业依法纳税后将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帮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