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评论
 

2012年2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矿产品资源税的调整能否缓一缓——三十七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东晓

矿产品资源税的调整能否缓一缓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悄然下发了《关于调整锡矿石等资源税适用税率标准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2月1日起,对锡矿石、钼矿石、菱镁矿、滑石、硼矿、铁矿石等六种矿产品资源税适用税率标准进行调整。本次调整中,锡矿石资源税率的提高幅度最高,较原先提高了20倍。铁矿石的规定税率也由最初的60%上调至80%,其余钼矿、菱镁矿、滑石、硼矿等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国家将进一步推动资源税改革;这是一个消极的信号,表明资源类相关行业将承受更大的经营成本压力。

诚然,国家提高资源税税率的本意是好的。旨在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功能,避免属于国家所有的稀缺性资源利益的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改革的时机欠妥当。

前面笼罩实业的阴霾还没有散去,政府呼吁“回归实业”的余音还萦绕耳边,后面紧接着下达了提高资源税税率的通知,这无疑给企业当头一击。锡业股份2月22日发布临时公告称,受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调整锡矿石等资源税的影响,企业今年生产成本新增约5000万元。测算进一步显示,扣除所得税后,对净利润影响约4845万元,折合每股收益0.046元。

当前多数人认为,基于原有基数较低,上调后的开采成本不足以影响大型冶炼企业的生产经营。然而,必须认识到,对于小规模的矿山企业以及钢铁行业,此次税率上调势必会导致其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以钢铁业为例。据中钢协内部消息透露,2011年9月份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9家亏损,10月份增至25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32.5%,而11月份亏损面进一步扩大至约37%的水平。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2011年11月份若扣除投资收益,净亏损约为9.2亿元。

全行业利润降至“冰点”,寒冬来临的背后很大原因是高成本的制约,其中铁矿石涨价因素不容小觑。此番资源税税率的提升,无疑进一步加大了铁矿石的开采成本,企业只能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成本损失额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为何铁矿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坚不可摧?除去其背后少数企业垄断因素所致,另一原因就在于高成本。

有人认为,既然国内开采成本高,何不直接到国外进口。的确,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增加能源资源产品、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产品进口属于结构性减税范畴。表面上看,这为企业进口原料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经营成本。但是进入2012年,部分铁矿石出口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外围环境进一步恶化。

目前,不利于钢铁业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不断提高铁矿石出口关税;二是还没有起爆的“炸弹”,即尚未最终通过的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税法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于2012年年中开始向铁矿石、煤矿征收高达30%的资源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同时对铁矿石的进口量也是排在世界第一位,澳矿大额收税,将直接加重国内钢铁行业的成本支出,不利于钢铁业的良性发展。

外围的恶劣环境让中国企业难以冲出国门,恰逢此时内围的资源税税率又节节攀高,中国钢铁产业确实进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一些抗压力弱的企业怀揣微利,势必会退出市场。

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当下企业的元气还未恢复,国际环境也不利于中国资源进口。政府理应出台相应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不是用日益加速的资源税改革将其步步紧逼。能不能够不提高税率或是缓段时间再征收?让大多数企业缓一口气。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