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西和谐平稳地完成了七个非工系统的国企改革任务。为总结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推进国企改革的江西经验,国家行政学院、江西省国资委联合成立了《国企改革的江西经验》联合课题组。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江西省国企改革的进程和成果,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登系列综述报道和典型报道,为国资监管、国企改革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样本。
国企改革:江西样本
“国企改革的江西经验”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张永棠高云苹
“国企改革的江西经验”系列报道之一国企改革:江西样本
江西的国有企业改革,前几年相对比较滞后。从2008年4月起,江西省开始大规模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列入改革范围的507户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是省属企业,全面完成改制,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7个非工系统的国企改革任务。平稳改制了1771户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99.3%;安置职工34.6万人;2011年,全省出资监管企业拥有资产总额5269.2亿元、净资产227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18.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69.3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利润总额185.15亿元,同比增长31.4%……这波澜壮阔的攻坚战堪称奇迹。
“人还是那些人,企业体制新了机制变了,活力增强了。”江西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感慨道。
江西省国资委是立下了军令状的。2008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目标后,江西省国资委的领导人员掷言“完不成改革就辞职”。仅仅耗时1年半,经济欠发达的江西就平稳、高效完成了507户国企的改革:无严重群体事件,职工得到妥当安置,企业获得生机,经济布局优化。
这是怎样的一场巨变?江西以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资产重组、盘活存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剥离债务和历史包袱后的国有企业得以轻装上阵。
改革成果:经济指标齐创新高
一组组数据展示了改革的成效。
资产总额突破2000亿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为2131.6亿元,同比增长20.5%,13户企业资产规模扩张,占比达86.7%,江铜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煤炭集团、投资集团、盐业集团、招标集团均实现资产总额20%以上增长。
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454.6亿元,同比增长43.1%。纳入省属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14户企业均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江铜集团实现高平台上的高增长,同比增幅达55.8%;煤炭集团、建材集团、凤凰集团、建工集团、招标集团均实现营业收入40%以上增长。
利润总额突破100亿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6.3亿元,同比增长26.4%。建材集团发挥市场主导优势,推动经济效益翻番,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41.6%;煤炭集团、建工集团均实现利润总额40%以上增长。
税费贡献突破100亿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累计贡献税费103.5亿元,同比增长14.5%。建材集团增收增效,经济贡献同步提高,贡献税费7.0亿元,同比增长88.8%;江铜集团、江钨控股集团、煤炭集团、建工集团、招标集团均实现税费20%以上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7亿元,同比增长14.3%。江铜集团着力推进龙昌精密铜管二期、德兴铜矿13万吨扩建、铅锌冶炼和银山5000吨技改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亿元,同比增长49.9%;煤炭集团着力建设贵州矿业、新高焦化、丰龙矿业和浮玻二线等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99.3%。
人往哪里去:大多数职工实现再就业
被改革企业的人员安置和去留问题是职工关心的重要问题,更是国企改革的难题之一。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员工如何来安置。”李天鸥直言,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员工关注的问题,更涉及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资监管机构高度重视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国企改革就很难推进。
面对以往改革遗留下来最难啃的“硬骨头”,江西的一些干部存在“小改小闹,大改大闹,不改不闹”的畏难情绪和认识偏差。为此,省委书记苏荣反复指出,国企改革是当前影响江西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是加速崛起、富民兴赣进程中躲不开、绕不过的“坎”。
“越是金融危机,越要化危为机,必须加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盘活数百亿沉淀的国有资产,安置几十万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江西省国资委主任李天鸥对记者说。
改制,是关门大吉还是妙手回春?江西始终认为,只有搞活企业、扩大就业才是确保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为此,江西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企业要搞活、员工要干活”的原则。
整体上市、兼并重组、股权多元、吸收合并,李天鸥一口气向记者说了十多种江西国企尝试的改制模式。江西建工集团、江西煤炭……通过本轮改革,一大批企业卸掉包袱,重获“新生”。
改制前,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资产小而全、小而散,分割分散,各自实力不强。并且人员多、摊子大、包袱重。此外,企业没有真正形成实质性的产权制约机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体制机制陈旧,管理比较粗放,企业发展缓慢。
通过改制,企业实现了三个历史转变。一是通过产权改革和职工身份转换,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职工和改制企业建立了新的劳动关系,为建立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二是形成了扩张煤业加快发展、整合非煤择优发展、产业延伸综合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使集团基本上从产业过于分散的困局中摆脱出来,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三是实现了由自我封闭、按部就班向扩大开放在大开放中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钱从哪里来:不靠财政靠市场融资
改革是需要成本的。一开始,很多人希望由省财政拿出这笔钱,但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省委、省政府通过的国企改革“二十二条”中,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对国企改革“杠杆资金”的处理。省委书记苏荣在很多场合强调,如果不能解决资金问题,改制就是一句空话。怎么解决资金问题呢?最现实的途径是从国有企业残存资产上做文章,发现价值、放大价值、增创价值。
江西省通过三种途径来筹集收储土地所需的资金。
一是省财政融资。按江西省国资委提供给本报的最新数据,今年通过省级财政筹措的改制资金就达23.2亿元,加上去年筹集的资金,共筹集改制资金近50亿元。政府将这50多亿元借给有关的社区(市),用这笔资金把企业的土地收储起来,用以推进改革。
二是出售一部分国有股权或资产,筹集资金用于企业的改革。
三是对一些有优质资产的企业,通过收取资产收益来筹集改革资金。李天鸥对记者解释,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很明确,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变现、出让等都要依法、依规来进行。某一个单位要进行改制,经过批准,它可以用单位的资产变现来支付改革的成本。但这个资产、设备要变现,首先要依法由中介机构或者是国资监管机构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其次,资产的处置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进行出让;再次,对资产的处置要依法、依规进行监督和审查。决不允许国有资产随便由哪一个单位贱卖。“一旦发现这类问题,或接到举报,我们就会进行调查核实,要依法纠正。”李天鸥重申。
目标如何选择:“大国资时代”起航
针对企业不同情况,采取整体上市、产权多元化、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和整体出让等多种方式推进,引进有产品、有市场、有技术、有实力的大财团、大集团,进行合资合作,成为战略投资者,是国企改革最理想的选择。
对已批准的破产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是通过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整体退出等方式进行改革。但不是一破了之、一卖了之。在改革进程中,通过剥离债务和历史包袱,千方百计引进有产品、有技术、有市场的实力型企业,对改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体收购、嫁接改造,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不是将企业搞死,也不是将企业搞黄,而是做大做强。
据了解,通过股权多元化,裂变出了一批集团公司。比如江西省的铅、锌资源和金、银、硫资源正在与江铜集团整合,铁矿石资源正在与新钢公司整合,钨资源正与江钨集团整合。与此同时,江钨集团、江煤集团、江中集团等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
在内部进行股权改造的同时,外部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是江西国企改革亮点之一。比如江钨集团与上海望潮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组建了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上海望潮投资10亿元持有30%股权,江钨集团以所属优质资产入股持有70%股权。合资后的新公司已正式挂牌营运,旗下各公司的改革也基本完成。
“江西的国企已显示出了充足的发展后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或即将竣工投产,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必将大有可为。”李天鸥如此描述江西国企的现状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