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消费电子
 

2012年2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锰”力被夸大不锈钢锅背“黑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安也致

“锰”力被夸大不锈钢锅背“黑锅”

一提到锰超标,很多人都会像是碰到铅、铜等一样,“谈锰色变”。

医学专家提醒,锰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自来水、牛奶、蔬菜等人们日常生活的众多物质中都含有锰,甚至包括安利纽崔莱、善存佳维片、自然之宝多维复合营养片等保健品中每片都含有2—2.3mg不等的锰,消费者完全不必“闻锰恐慌”。

日前,国内“炊具一哥”苏泊尔莫名其妙地背上“猛超标引发似于帕金森综合症”的黑锅,不仅遭遇来自社会公众对其品牌信誉和不锈钢炊具的质疑,还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锰超标恐慌”潮。

到底,不锈钢炊具中能不能含有“锰元素”?锰对于人体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苏泊尔不锈钢炊具是否存在锰超标、锰析出从而造成锰伤害?带着这些疑问,《中国企业报》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

锰不可怕标准不限量

当前,无论是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中国企业报》记者均未发现,对于“不锈钢食具容器”这一产品的“锰含量”和“锰析出”有任何的规定。

在卫生部最新修订并于2011年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国家标准中,《中国企业报》记者也未能发现对于“不锈钢食具容器”存在“锰含量”标准要求。同样,在1988年由卫生部首次颁布的这一国家标准中,也没有任何对于“锰含量”的规定。只有对铅、铬、镍、镉、砷5类重金属迁移限量指标,参照德国的国家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未在国家标准中设定锰的迁移限量指标,卫生部给出的解释为,“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锰缺乏可引起多种疾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成人锰适宜摄入量为3.5mg/天,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10mg/天。”

这意味着,锰实际上属于国家鼓励居民每天必须要保证一定摄入量的微量元素之一。除此之外,卫生部还认为,“符合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这也就是说,只要不锈钢制品生产企业购买的不锈钢板材符合国家标准,其不锈钢材料中的锰析出就不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不只是中国未对不锈钢食具容器有关锰的限量作出规定,包括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众多国家也都没有在产品国家标准中对于锰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还发现,意大利规定了不锈钢食具容器有关锰的限量。

日前,在苏泊尔致消费者的一份说明中则显示,早在2011年10月24日苏泊尔就委托德国TUV上海实验室参照意大利的国家标准,对采用相同材质的苏泊尔不锈钢炊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被检产品的锰析出量仅为0.05mg/kg,符合意大利标准。

锰不可缺人体很需要

近年来,我国不锈钢炊具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一些新的材质也在不断涌现。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丁毅透露,“从全球范围看,镍是稀缺、宝贵资源,锰代镍是当前众多不锈钢板材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谈到锰的作用和影响,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思轶认为:“相对于铅、铜等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消费者不必闻锰恐慌。生活中很多物质如自来水、牛奶、婴幼儿食品、蔬菜、茶叶都含有锰,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不会对人身体造成太大影响。”相反,如果人体缺乏猛,还会引发“骨质疏松症、骨骼畸形、加速衰老”等一系列疾病。

虽然国家对于“不锈钢食具容器”的锰含量没有明确规定,但仍有业内人士和舆论担心,不锈钢锅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锰析出”,最终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对此,中南大学材料学院专家丁荣辉则表示,“锰在不锈钢材质中以致密的组织存在,很难析出。”

《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当前我国国家标准中对于不锈钢板材的锰含量和锰析出有着明确的标准规定。这意味着,只要不锈钢炊具生产企业从上游购买的不锈钢板材符合国家标准,那么就不会造成不锈钢锅在使用过程中的“锰析出”,更不可能引发“似于帕金森综合症”等疾病。

安徽工业大学李德俊教授指出,“一口不锈钢炒锅,牵动了全国数亿人的健康安全,任何企业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更需要这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像宝钢等不锈钢板材制造商,还是苏泊尔等不锈钢炊具制造商,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提供健康可靠的产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