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苹果不仅面临着iPad在中国内地被全面禁售、iPad3上市受阻以及iPad禁止出口中国的危险,还要面临来自中国国内各地工商部门累计高达300亿元的行政处罚以及未来唯冠在美国发起的20亿美元的商业欺诈诉讼,甚至包括苹果中国经销商集体性“因侵权而遭受重罚”的恐惧。
苹果iPad商标纠纷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许意强
苹果iPad商标纠纷升级
深圳唯冠的律师透露:“目前,全国二三线城市的工商局在以每天增加10家的速度对苹果iPad进行查处,很多工商部门都在主动联系我们调查取证”。CNS供图
想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将iPad商标卖给美国苹果的唯冠,在领教了苹果公司的“傲慢”后,开始以自己的方式让苹果在中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代价。“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的工商局开始查处苹果商家销售的i-Pad产品,同时在司法系统,还有4场官司等着苹果。此外,我们还向国家海关总署提出禁止苹果iPad进出口的申请。”2月17日,作为代理深圳唯冠与美国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件的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马东晓,在深圳唯冠商标侵权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深圳唯冠债务重组顾问、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在现场还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在国内预计苹果因为商标侵权行为,最终在全国将遭遇的行政罚款金额最高可达300亿元。同时,在美国有全美前三大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找到我,愿意就此前苹果公司从台北唯冠购买的8个国家iPad商标行为一事提出风险代理,要在美国向苹果提起商业欺诈,索赔20亿美元。”
商标之争
当前,深圳唯冠与美国苹果围绕“iPad商标”之争,源自2009年美国苹果与台北唯冠签署的一份“价值3.5万英镑、由后者将全球10个国家iPad商标权转让前者”的合同。《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除台北唯冠、深圳唯冠外,还有在香港上市的唯冠国际,前两者的实际负责人为杨荣山,杨荣山还是唯冠国际CEO及拥有10%多股份的股东。唯冠所拥有的i-Pad商标,除台北唯冠在欧洲注册的8个,还有深圳唯冠在中国注册的2个。
苹果方面称,当时与台北唯冠签署的合同中,商标附件中已包括中国大陆的商标一并转让。深圳唯冠律师团成员、国浩律师事务所谢湘辉律师指出,“深圳唯冠与台北唯冠是两家独立法人的公司,两者没有直接投资关系和持股关系,深圳唯冠所拥有的iPad商标是单独的,台湾唯冠无权转让”。
在深圳唯冠联合和君创业、国浩律师事务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唯冠创始人杨荣山首次现身。首次披露当年苹果从台北唯冠手中购买iPad全球商标一事,“属于苹果的精心设局、甚至还遭遇苹果代理公司的诉讼威胁”。杨荣山否认曾要向苹果索赔“几百亿元”的传言,称“至今没有向苹果方面提出任何赔偿金额”,并表示,“深圳唯冠不会破产,正在谋求新的机会,有着完整的计划重新站起来”。
当前,一方面苹果公司就“iPad商标侵权”迟迟不愿直接与深圳唯冠进行正面谈判,另一方面在中国拥有iPad商标的深圳唯冠不断接到投资者要求购买这一商标进行重组。不过,李肃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尽管现在苹果表现得很没有诚意,但只要苹果愿意谈判,唯冠可以不追究当初的欺诈”。
据悉,iPad是唯冠在1998年下半年开始设计的I家庭系列产品之一,投入超过3000万美元资金开发,并于2000年在香港召开全球新品发布会,先后在欧盟、亚洲等10个国家注册这一商标。《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2003年以后,唯冠还不断推出新款的iPad产品,并因此在摩托罗拉全球50个伙伴中胜出成为其专业代工厂。这段时间,也是唯冠科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黄金期,一度是全球第四大电脑显示器制造商。
目前,深圳唯冠的财产和iPad商标均已经被8家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国开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查封。有消息称,8家债权银行认可的苹果赔偿金额为4亿美元。不过,深圳唯冠及和君创业至今未透露具体的赔偿金额。
苹果欺诈?
与一些企业善于通过对知名商标的恶意抢注获利不同,在苹果与唯冠的这场iPad商标争议案件中,商标所有者唯冠似乎掉进苹果公司早就设计好的圈套中。
杨荣山坦言,“2008年的经济危机冲击,让唯冠在美国的两大最大客户倒闭,最终也拖累唯冠的发展,短短4个月内唯冠4亿美元商品库存就跌去60%。2009年,一家来自英国的IP公司找到我们,提出以2万英镑购买唯冠在全球10个国家的iPad商标,当我们因为这一价格太低提出异议时,他们就威胁称如果唯冠不出手商标,将对我们提出诉讼。”
“现在来看,2009年8月苹果从唯冠手中购买iPad商标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场局,先是通过一名律师在英国注册成立一家简称IPADL的服务公司。这名律师用假名和唯冠接触并签署合同,称唯冠的iPad商标与公司名相似,希望能够购买,并保证不会与唯冠从事的业务形成竞争,”杨荣山如是说。
鉴于唯冠当时遭遇经济困难,正计划进行收缩,在公司董事会的讨论后台北唯冠最终同意该交易。据悉,台北唯冠与IP公司在签署iPad商标转让协议时,附件中的商标权就包含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这正是引发当前苹果与唯冠在中国内地的商标权之争导火索。
杨荣山坦言,“2010年,当苹果推出iPad商标时,我们才发现上当受骗。在去年深圳中院苹果诉深圳唯冠的官司上,苹果公司出具的一份证明材料才让我们明白,当年IP公司以3.5万英镑从台北唯冠购买iPad全球商标后,以10英镑的价格直接转让给苹果。当时,IP公司承诺是不与唯冠的电子产品正面竞争,现在苹果的产品与我们当时的产品基本相同。”
对此,李肃显得非常气愤,他表示,“我刚从美国回来,很多美国律师认为苹果是商业欺诈。原因是IP当时说不会和唯冠竞争,它其实是苹果设立的虚假公司。同时,IP是在特定条件下用不公平手段取得。当时,杨总只是授权台北唯冠谈判,并没有授权其将深圳唯冠的商标出售”。
马东晓律师指出,“对于商标权的转让,仅仅签订合同还不够,还需要双方共同到工商局办理商标转移,得到工商局核准并发公告以后,才意味着完成交易,苹果并没有这么做。”深圳唯冠作为iPad商标在中国的合法权益人,早在2010年苹果在中国推出iPad这一产品时,就已经遭遇苹果侵权。不过,直到苹果在深圳起诉深圳唯冠一年后,深圳唯冠选择在北京向西城工商局提起“侵权投诉”后,西城工商局向苹果位于西单大悦城店直营店开出拟罚款248393690元的罚单,目前这一处罚因为苹果方面的公关被暂时搁置。
唯冠发飙
连日来,随着全国各地工商部门开始介入苹果iPad商标侵权一事,对苹果经销商进行市场调查和iPad产品下架、暂扣查罚后,一向态度强硬的美国苹果公司也被迫作出回应。
“多年前,我们购买唯冠公司在全球10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仍在进行中。”《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在这份声明中,苹果公司并未透露更多香港法院对其支持的细节。
苹果这一声明迅速激起深圳唯冠的强烈反弹。深圳唯冠iPad商标诉讼与公关的总协调公司和群创业向《中国企业报》发来一份声明,在声明中唯冠强调,“唯冠公司从2004年至2006年为iPod商标与iPad商标近似而在英国与苹果公司诉讼,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与苹果谈判出让iPad商标。苹果公司设立的虚假小公司花3.5万英镑买走的iPad商标是用不正当的欺诈手段取得的,我们委托美国公司正在准备起诉苹果公司。”
对于苹果在声明中指出的唯冠拒绝承诺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商标转让协议,唯冠在声明中回应称,“iPad中国商标没有卖给苹果是当年苹果公司承认的事实,双方进行长时期的转让谈判。2010年8家银行查封唯冠深圳公司后,苹果还派律师与8家银行协调有偿转让该商标。苹果公司强行使用后不承认当年的谈判”。
李肃透露,“当时苹果还向深圳唯冠开出1000万美元转让条件,并达成不向第三方转让商标等承诺,由于深圳唯冠突然被8家银行查封导致违约。现在,苹果就不承认这事。而且在香港法院为双方的合同纠纷根本还没有开庭,苹果公司公然声称香港法院支持他们的商标拥有权主张,这是欺骗舆论的行为,是对司法常识的违背。”
目前,深圳唯冠已在深圳法院对顺电、惠州法院对国美电器、上海浦东法院向苹果贸易公司等经销商提起法律诉讼,并向多个城市的工商部门提出“侵权投诉”,还向海关总署提出对苹果iPad的禁止进出口令。谢湘辉律师在接受《中国企业报》电话采访时透露,“目前,全国二三线城市的工商局在以每天增加10家的速度对苹果iPad进行查处,很多工商部门都在主动联系我们调查取证”。
不过,从2010年苹果在深圳法院对深圳唯冠提出法律诉讼、2011年底一审败诉至今,和君创业副总裁黄一丁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苹果一直都没有直接与我们联络,中间有过一次跟律师发沟通函,我们回信后就再也没有声音,根本没有诚意与我们沟通。”
在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冯洪江看来,“从目前来看,苹果的所作所为符合其一贯风格。深圳唯冠与其重组方目前从工商、司法、海关等多个体系对苹果iPad的围剿,最终目的还是要逼苹果主动坐到谈判桌前开出价码。这件事苹果拖得越久,就会错过最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