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回归实体 民间资本之出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回归实体 民间资本之出路
 

2012年2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天内两次会议四提“放活民间资本”,足以显现中央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的重视。业内人士指出,放宽民资进入垄断领域,不仅可以疏导当前汹涌澎湃而又没有投资方向的巨大民间资金,又可以逐步打破垄断领域,尝试性推动垄断行业改革。

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康源

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

表面繁荣的金融业恰是垄断重灾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本报资料图

2012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是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业遭遇极大压力,国内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破产甚至上吊;另一方面是国内某些垄断国企却拿着大量资金放高利贷获取暴利,而银行已经到了“利润高到不好意思”的地步。这些现象说明中国市场遭遇寒冬,垄断行业改革迫在眉睫。

支持实体经济、放活民间资本,成为应对今年经济困难的两个途径。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时多次提及放活民间资本,并明确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敦促今年上半年一定要制订出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的实施细则。

专家指出,这一表态代表了未来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放活民间资本”将会成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热点话题。

两次会议四提“放活民间资本”

10天内两次会议四提“放活民间资本”,足以显现中央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的重视。

2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重点工作。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扩宽被列为改革重点工作的首项。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这是短期内高层第二次提及降低民资准入门槛。此前的2月6日至10日召开了五次座谈会,温家宝总理三次提及民间资本:在谈到行业垄断改革时,温家宝提出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并直接触及“民间资本进入”有政策支持却难以落实的“玻璃门”问题,明确上半年一定要制订“新36条”的实施细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鼓励民间投资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需要,有拉动投资、增强内需、解决就业的考虑,民间资本能否被激活,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社会稳定。而放宽民资进入垄断领域,不仅可以疏导当前汹涌澎湃而又没有投资方向的巨大民间资金,避免这些民间资金横冲直撞、惹是生非,又可以逐步打破垄断领域,尝试性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良好作用。

垄断行业改革为八项重点工作之首

从吴英案到立人集团融资案,国内民间借贷市场危机重重,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事件频发,民间资本正在酝酿更大的风险。

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只有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制定了“新36条”的实施细则,从行业来看,铁路、能源、金融、市政公共事业等重要领域并没有实质进展。

“民资进入垄断行业一直有障碍,这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浙江民营企业投资联合会执行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协会拟利用回流侨资开办温州华侨银行的努力已有10年,“新36条”发布后,又再度着手提交筹划方案,但“报上去退回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放贷人条例》已经修改了4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是央行去年10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的,但最终还是被否,而最新版本的《放贷人条例》也将再次上报国务院。

为什么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垄断领域困难重重?有专家分析,摆在民间资本面前的是三道隐形门:首先是“观念门”,尽管现在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观念有了显著进步,但仍有不少人对民营企业存在着认知上的偏见,一些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总是习惯性直接或间接地给民营企业施压,进行无情的排斥;第二道是“制度门”,虽然目前已制定出系列制度,但依然有后续措施没有及时跟上;第三道是“体制门”,一些公共政策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久旱逢甘露。近日,温家宝总理对“新36条”实施细则落地提出了最后时限,垄断行业改革亦有望破冰,这项改革也被国务院列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8项重点工作之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要落实“新36条”,实现放活民间资本,首先需要消除过度垄断因素,让民间资本进入原来被称为垄断的领域。同时,准入制度和审批制度应该有所改革以方便民间投资的发展。另外,金融须多样化改革,民间金融应达到稳定性的规格,这一话题应提到法律健全的高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