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评论
 

2012年2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喊的是“结构性减税”做的是“结构性增税”

来源:中国企业报  

喊的是“结构性减税”做的是“结构性增税”

(上接第一版)

一个证据确凿而无以辩驳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国家正在与民争利,与地方争利,与企业争利,而且这种“争利”速度在加快。

税负如泰山压顶使企业伸不直腰杆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税感强烈”,出现“挣得不多缴得不少”的现象。以一家知名大型食品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要税目有增值税17%、企业所得税25%、营业税5%等。此外,还要以增值税或营业税为基数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等。算下来公司去年税费缴纳达1.58亿元,而当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65亿元。该案例反映出我国税制的一个不尽合理之处,即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所占的比例较高;况且这是盈利好的企业,经营困难的企业还能活得下去吗?

显然,连年“结构性增税”,严重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阻碍中国经济的顺利转型,危害甚大。首先,税收的超常增长,与GDP增速严重背离,这深深地挫伤了民间资本发展实业的激情,干扰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来,畸形的金融体系和紧缩的货币周期,让中小企业已经日子十分艰难,再加上高昂的税负,中小企业只能进一步沦为弱势群体,严重影响了就业的创造机制。

名目繁多的税费在企业困难期显得太不合时宜。除了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之外,城建税(营业税的7%)、价格调节基金等多种费用,加上环卫评估费、消防许可费、员工健康证费用等各种收费和罚没,再加上一些摆不上台面的收费,中小企业的真实税负是个极其庞大的数据。税负实可谓泰山压顶,重压之下,企业怎能挺直腰杆,均匀地呼吸?

虽然对中小企业减税的呼喊声越来越高,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目前1000万家小微企业,过去两年减免的税收总额每年也就在300亿左右,减免额不到总税收的千分之五。若考虑到减免过程中的严苛标准,这1000万家都享受到了减税的能占多少?

近几年,各地税务部门明显加大了税收的征管力度,表现得“特别能战斗”,很多企业合理避(逃)税之路被截断。

至今未看到减税的“顶层设计”

谁都知道,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小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正在出现丧失的苗头,这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潜在的巨大冲击。如何维持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缓解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应该说,推行结构性减税实是最易奏效的解忧之策。

当前应再次实施真正的“结构性减税”,而不是“结构性增税”。这不仅因为欧美债务危机阴影仍未散去,更因为我国正面临出口大幅减少、内需短期难以激活的双重困境,此时唯有大幅减少税负,给实体经济减压,才有可能给我国经济恢复良性增长提供可能。

结构性减税不只是喊喊而已,应当马上做起来,使之成为一项基本和长期的财政政策,并拿出相应的“顶层设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确定为2012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强调在稳增长的同时,要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和民生等领域有新的突破。尽管会议仍强调明年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具体内涵和着力点上,明显不同于去年。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着力点从去年的“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转向了引人注目的“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而在具体表现上,会议提出,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从新闻舆论来看,减税是出镜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去年以来,面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中央高层多次强调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为企业减负。10月份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举措中,就上调了中小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额,同时将中小企业“减半征收”的政策延续到2015年。

但给人的感觉是,目前的结构性减税更多是扶持产业发展或中小企业的临时性举措,还没有成为一项基本和长期的财政政策,我们至今未看到相应的“顶层设计”,以至于具体的减税措施只是在个别税率上微调,并没有触及不合理的税制本身。

今年是我国经济极为复杂和困难的一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的任务很重,越是困难时,越要轻徭薄赋,这不仅仅是为企业减负,也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良好的税制基础,也是为今后三年乃至十多年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难以摆脱的“结构性增税”链条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为什么“结构性减税”变成了“结构性增税”?

从税负情况看,刚性较强税种的无奈减少,说明我国当下经济已相对低迷;弹性过大税种的人为增加,相对说明我国当下的财政压力正在加大。而这两种趋势的相互背离,不仅表明我国经济正走向一个负循环“经济下行→加大投资→财政压力→加大税收……”更揭示出造成“结构性减税”逐渐演变成“结构性增税”的根源。

原来如此。我们已经陷入经济快速增长的循环链条里,拔不动腿,走不出来了。

这样下去行吗?能走多远?

减税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等大事。虽然减税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税收增长放慢,但从长期而言,却改善了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蛋糕做得更大,只会让税收收入重回高增长。这样的账是能够算得过来的。

如何有效把握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发挥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作用,值得财务部、税务总局等诸方面认真研究和分析。2012年减税一万亿,如何?不管多少,先设定一个目标,这点很重要。让资本重回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基础和根本,不仅需要动员和号召,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措施和手段。嘴里说的是一套,手里做的是另一套,很容易使人想起口是心非这一成语。如果真的是这样,还不如不说。

在一系列减税背景下,中国是否已进入“减税通道”?中国的税收在2012年是否会转变为低增长?尽管我们不敢相信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我们仍然抱有希望。

不要再在“结构性”的迷魂阵里琢磨了。中国的实体经济需要的是结果,是一个“减”字做得如何。减税则民兴,企业兴,国家兴。不减税,则反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