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评论
 

2012年2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是“玻璃门”与“弹簧门”的制造者?——二十八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宁

谁是“玻璃门”与“弹簧门”的制造者?

2月6日至10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五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建议。在谈到垄断行业改革时,温家宝强调,将大力推动民资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针对“新36条”没有真正落实,民资进入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的现状,今年上半年一定会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一个“仍”字,无奈地折射出民间资本仍然踽踽独行的窘境,不免让人唏嘘不已。为何“玻璃门”与“弹簧门”至今仍大行其道?到底谁才是两道门的制造者?依靠谁来推开“玻璃门”与“弹簧门”?

所谓“玻璃门”,即政策实施原因造成的隐性障碍;而“弹簧门”,则是既得利益者蓄意为民间资本设置的显性障碍。

早在2010年5月,国务院就已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被誉为民资近年来最大政策“红包”的“新36条”,曾被大众寄予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的厚望。然而实施近两年来,“新36条”对民资的助益却难孚众望。再过3个月,“新36条”即将满两周岁,但许多相关职能部门的实施细则仍未出台。如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依然很难看到民企的身影。

每当上面讲到允许民资进到某某领域,总有企业一厢情愿地以为畅通无阻,喜出望外地跑上前去,却撞在无形的“玻璃门”上,面部扭曲,头破血流;抑或小心翼翼地推开门,以为胜利在望,却被“弹簧门”强大的反力弹回来,重重地跌倒在地,落得人仰马翻。

面对两道门,民间资本的辛酸与无奈可想而知。人们不禁发问:究竟是谁设置了两道门?

不可否认,两道门的存在,有民间资本自身的问题。比如不少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着人才、技术短缺,运作管理不规范、业务单一等问题。因此在企业贷款包括融资过程中,就难免遇到种种障碍。

然而民间资本自身的缺陷,并不是两道门存在的根源所在。“玻璃门”与“弹簧门”的真正制造者,正是既得利益者的垄断行业和一些制定有利于垄断行业政策的政府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倾斜性,为民资进入垄断行业设置了一道无形的“玻璃门”。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总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民资,将其打入另册,甚至对民间资本采取歧视性政策。一方面国家要打破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重要的行业领域,特别是垄断领域;另一方面,国家又提出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集中。民资进入垄断产业由此面临诸多宏观层面的困境。而“新36条”看似是为民资扫清障碍,实质上避重就轻,许多措施实施起来也是脱离实际,乏善可陈。

表面上大公无私,毫无偏袒徇私,实际上却是内外异法,令民间资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没办法,不论民间资本怎样努力,还是改变不了为后妈所生的尴尬角色,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也就在所难免了。

而杀伤力更大的“弹簧门”,自然是出在欲壑难填的垄断行业了。面对民间资本这个亟待扶持的“小弟弟”,垄断资本显然敷衍塞责,有恃无恐。纵观其近两年的实践,虽然垄断行业对民资貌似放开,但实质却在收紧。而这种“形放实收”的路径,往往通过配套措施的不落实,最终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例如,放开航空领域,却对民资申请航线加以刁难;放开金融领域,却不让合规小额贷款公司办理存款业务等等。不仅如此,就连部分对民资早已形成开放事实的领域,亦出现国企挟公权力以及资源配置的优势,持续对民资形成打压。例如:民资进入已逾20年的山西煤炭业、已逾10年的陕北石油业、已近10年的内蒙古稀土业,在国资与地方政府的合力“围剿”之下,很多民资无奈悲痛退出。

一边是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部门,偏护一方,充当垄断行业的保护伞,为民间资本设置“玻璃门”;一边则是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垄断行业,已经吃到嘴里的肉,自然是不愿再吐出来,因此对民间资本大设“弹簧门”,拒之于千里之外。

在近日的座谈会上,温总理讲到,如何应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有两个途径非常重要: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两项工作是相互联系的。为民间资本“松绑”,已成大众所望。

然而“玻璃门”、“弹簧门”的存在,导致民资的投资渠道与领域仍然受限。这不仅对民间资本本身是一种伤害,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打破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的两道门,已是迫在眉睫。我们需要的是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而不是把玻璃越擦越亮,把弹簧越压越紧。

要打破两道门,一要降低准入门槛,二要制订公平的规则。只要符合这个规则,一切资本都可进入。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做的不是行政审批,而是制订规则。而且这个规则只涉及技术性的准入规则,那些非技术性的普遍规则交由行业本身和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规则的制定,要站在公平的角度,而不是与垄断行业一个鼻孔出气。

对于垄断行业来说,唯一期盼的,就是这些“巨无霸”们能够良心发现,能够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多一点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许多垄断性国企自己制定国家标准,自己制定竞争规则,只要这些企业不高兴,他们随时可以挤垮民企,这样为己谋私的行径显然不利于民间资本打破垄断。但愿这些垄断企业能够少扮演“裁判员”的角色,多充当同台“竞赛者”的角色。

温总理表态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还有4个月的时间,民营企业充满期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