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向比流动性更重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资金流向比流动性更重要
越是胖子越爱吃肉。尽管对于胖人来讲吃肉非但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还增加了罹患很多疾病的风险,但是生活中的许多胖人却是吃出了病,也吃上了瘾。仿佛如果不吃肉或少吃肉,人生的乐趣也就少了很多。
一方面是有些营养不良的人没肉可吃,一方面是本应当减肥的人却在“玩命”吃肉,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也是融资领域里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边是一些行业或企业已经被过度的投资催肥,产生了营养和能量过剩,却依然会比较容易地获得资金支持;而另一边是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缺乏,变得骨瘦如柴、性命堪忧。
中国人民银行2月18日宣布,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以来央行首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0.5%和17.0%的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估计,此举将释放4000—5000亿左右的流动性。
缺钱!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上的普遍感受。不仅是广大中小企业感到资金压力,就连高铁建设这样的大项目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停工停建现象,而受到多重调控政策叠加作用影响的房地产业更是叫苦不迭。一时间,放松流动性的呼声非常高涨。
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为纠正因过度防范全球金融危机大量投放货币而造成的流动性泛滥,央行连续12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流动性的持续加速度收紧,加上境外资本的大量流出,的确造成内地流动性空前紧张。为此,央行在2011年11月30日首次下调准备金率,并于一个月前以“逆回购”方式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近4000亿元的短期措施,加上此次对流动性采取微调干预,央行已经在3个月内,连续使用“预调微调”手段,防止经济发生硬着陆的风险。
事实上,中国经济中目前出现的困难,并不单纯是由于流动性紧张造成的,相反,许多问题恰恰是由于此前的流动性过于宽松造成的。就像是过剩的营养让一个人变胖,而在变胖之后由于其肌体消耗的能量相应增加,就需要吃更多的肉来补充能量,如果听任其饿了或者是馋了就无限制地大快朵颐,那么,非但不是让其体质有所改善,相反会将其送上万劫不复的死路。真正负责任的办法是对其进行强制性节食,并辅以适度的体能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恢复健康的体魄。
在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之后,对于银行体系的考验是如何让这些钱流入那些真正饥饿的企业而不是喊饿的企业。国家高层一直在强调要让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并非是国家高层重视了,这个问题就能立即得到解决,相反,恰恰是说明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的难度会非常大。通常情况下,那些融资便利的企业较融资困难的企业在银行体系中有更大的话语权,一旦流动性有所松动,资金又会习惯性地流入本该压缩和调控的行业和企业,而那些从政策导向上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急需的资金。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系统性的设计增加银行系统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如果不是这样,支持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意图就会在实际操作中走形或落空。套用一个词,目前的资金困难实际上是“结构性”的,是由于部分强势行业和企业过度占有所产生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即使在流动性最宽裕甚至是泛滥的时候,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央行释放出来的少量流动性就更容易被强势部门所占用,中小企业想从中分到一杯羹会非常困难。
人工降雨和自然降雨最大的不同是,人工降雨会降到那些更需要雨水的地区,而不是那些已经洪水泛滥的地区。相比通过下调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而言,资金的流向问题对于保证此次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着更加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提高对资金流向的控制能力,并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让饥饿中的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有饭可吃,让那些已经患了肥胖症的行业和企业节食减肥,这不仅是对银行系统现有资金投放方式的挑战,更需要银行体系在思想和观念以及技术操作层面的全面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其核心是制造并生成银行系统的利益动机,也就是说,要让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放贷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个问题并不是银行系统自己能够解决或者说有动力解决的,必须依赖国家层面的系统设计,并且这个设计要更多地运用市场的力量和智慧,而不是回到计划管理或官僚管理的老路上去。
市场,且只有市场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唯一方向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