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工化”就业考验企业用工管理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刘凌林
“短工化”就业考验企业用工管理
元宵节后,本是企业招工的最好时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企业主感叹:“现在招工越来越难了。”事实上,“招工难”正从以往的东南沿海向全国蔓延,而且“用工荒”无论从程度、范围,还是结构都趋于常态化。
然而“用工荒”的背后却是:农民工“短工化”就业趋势愈演愈烈。
2012年2月8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工众网联合发布的《农民工“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短工化”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工就业一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主要体现为“高流动”和“水平化”两个特征。
专家指出,在当前招工难、寻工难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尤其值得关注。问题突破口在于搭建农民工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
农民工打“短工”趋势明显
“干不长、频跳槽,发展空间小、努力成效低”,这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工众网工众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农民工就业趋势”课题组概括的当下中国农民工就业趋势:农民工大多在打“短工”。
自2011年10月,“农民工就业趋势”课题组采取科学的调研方法,从工众网注册的近360万全国各地农民工中随机抽取2043位农民工进行了电话访问,首次基于规范的大样本调查描述了中国农民工就业的“短工化”趋势。而“短工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高流动”和“水平化”两个方面。
“短工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有相当大比例农民工是换过工作的,每份工作持续时间非常短,平均一份工作持续时间只有两年。”课题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何江穗说。
调查表明,66%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25%的人在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50%的人在近1.8年内更换了工作;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为2年,两份工作的时间间隔约为半年多。
调查还发现,“短工化”趋势逐年递增。报告显示,2004年开始上份工作的农民工,工作平均持续时间大约为4.3年。而2008年开始上份工作的农民工,工作只持续了2.2年,缩短了近一半。
《报告》显示,工作“高流动”虽然给农民工带来薪酬待遇方面的一定提高,但在管理层级和技术等级等方面的改善则相当有限,表现出“水平化”发展的格局。而且分析认为,这种趋势在代际、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技能等因素上无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民工在用工单位中获得内部提升的空间相当有限,超过1/3的农民工在上一份工作期间薪酬、技能和管理层级均无提升。这种格局一定程度上与农民工工作的高流动有关。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60%的农民工因为对用工单位条件不满意而选择主动辞职,尤其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一比例更高。然而,农民工在用工单位间的流动也是“水平化”的,多数农民工换工作后并未获得职业地位的提升。调查显示,更换工作后,虽然有42%的农民工薪酬有所提高,但仅有11%的人在技术等级方面得到提高,还有15%的人在薪酬、技能和发展前景方面均无提高。
更引人注意的是,拥有中专、大专等较高学历的农民工也同样面临“短工化”困境。同时,“短工化”现象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存在一定差异。在代际方面,“短工化”趋势随年龄减小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短工化”趋势更强。性别方面,女性农民工“短工化”趋势更加明显。
令人深思的是,后天努力未能克服农民工自身“短工化”困境。报告显示,目前工作与上一份工作相比,拥有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农民工提升薪酬的比例与无证书的农民工无显著差异。
对策:稳定就业和平等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亿。在当前招工难、寻工难等社会问题十分突出的背景下,出现“短工化”这一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为什么“短工化”现象近年来愈来愈明显?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课题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指出,“短工化”不利于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和个人发展,也不利于促进企业生产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要解决‘短工化’问题,必须对现行以劳动力‘维持’与‘再生产’相互拆分为主要特征的‘农民工生产体制’进行根本调整。”沈原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说,现在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防范风险,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选择劳务派遣工,万一订单不够就裁员,裁员风险可以由劳务派遣公司承担。
据了解,2008年以前北京市劳务派遣工不到8万人,去年年底激增到60万人。
“实际上,‘短工化’趋势只是一个表象,背后包括资本的力量,资本在用高强度的劳动方式迫使我们今天的劳动力不断地去流动。”佟新说。
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系主任乔健认为,现在“短工化”已经成为了农民工在当前的劳动条件下被迫做出的策略选择。
“如果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雇佣政策,农民工不会‘打短工’,这肯定是一个企业的粗浅的做法。”乔健说,因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好的雇主,工作条件恶劣,工资待遇低下,这让许多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事实上“短工化”已日益沦为“临时工化”,很多农民工觉得非固定的劳动关系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索性不签订劳动合同。这最后造成农民工、企业甚至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多输”结果。
“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转向供求平衡,中国未来将面临长期的用工荒,”工众网总裁李久鑫说,“短工化”实质上说明,中国农民工已经可以开始通过“用脚投票”来表达对工作的不满。
当然,制度调整是一项长期工作。李久鑫认为,“从当前来看,‘短工化’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做好农民工的职业介绍工作,搭建农民工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平台,缩短农民工的待业时间,从而减轻‘短工化’对农民工、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做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不仅在于开发岗位和提升素质,更要注重稳定就业和平等发展。
“做好稳定农民工就业的工作已提上日程。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劳动者自身的义务,也是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重要的任务。”张小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