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地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地产
 

2012年2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润大厦二期地段停滞近10年未有大进展,成本巨大且拆迁之艰难成为横亘在华润面前的一道难题。据悉,早在2009年,当时该院的拆迁补偿价已经达到5.5万元/平方米,但大多数居民仍不能接受。
  中央政府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全国房地产投资、新开工增速高位回落,商品房成交量下降,百城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下跌。而华润置地业绩下滑,公司净负债比率上升,这或许是其此次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动因。

华润置地拆“梁林旧居”遭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玮英

华润置地拆“梁林旧居”遭罚

拆除前的“梁林旧居”(资料图片)

本版图片除资料图外均由本报记者林瑞泉摄

在一片质疑与声讨声中,华润置地等到了意料之中的罚单。

从强拆事件被曝光到相关部门公布处罚结果,时隔不到15天。

2月9日,北京市、区文物部门宣布“梁林旧居”拆迁罚单:开发单位拆除“梁林旧居”是破坏古都文物保护的恶劣事件,对古都名城保护和文化之都建设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依据文物法规定,拟对其处以50万元罚款,并责令其恢复所拆除旧居建筑原状。

在华润置地种种拆迁理由之下,似乎都为掩盖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在房地产受到政策高压下,华润置地此举是否暴露出了房地产业的生存现状呢?

强拆“梁林旧居”被罚50万元

2012年1月27日,龙年大年初五,中国人俗称“破五”的日子,华润置地在轰隆鞭炮声中被媒体爆出拆除

“梁林故居”的消息,而这次拆除是在北京市文物局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拆除的建筑是已被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列为保护项目的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四合院(原为3号院)。

北京文物部门开出的罚单称,“梁林旧居”拆除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依法对开发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法律问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的规定,拟处以该公司50万元罚款。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称,今年1月,媒体报道了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被拆除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经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调查,开发单位系在“未经报批”的情况下,于2011年12月中旬违法拆除了旧居建筑。

这座已被列为文物保护项目的古老四合院被拆,是因为它坐落在华润置地“华润大厦二期”商业写字楼西延工程的规划图上。

早在2003年,该地块项目定位为公寓及商业办公项目。几经辗转变成了华润大厦二期项目。

规划建筑面积为15.23万平方米的这一地块,位于东城区建国门附近,东至华润大厦西侧规划路,西到东二环西辅路,南抵弘通巷,北达先晓胡同。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曾是梁思成、林徽因1930年—1937年在京租住的居所。此后租住者多次变化,院落原有格局有所改动,上世纪80年代院内建起一座3层小楼。

2009年7月,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分别致函开发单位要求采取“迁人不拆房”等措施,对现存传统建筑给予妥善保护,不得拆除目前现存院落原有的历史建筑。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下发行政复议决定书,要求将该院落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为此,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文物局及时主动协调开发单位调整规划方案,要求原址保护“梁林旧居”,开发单位表示同意。

2011年3月,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将文物认定情况告知华润置地股份有限公司,北总布胡同12、24、26号院被列入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并已在数字东城网站向社会公布。再次要求该公司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对该院落实施原址保护修缮,确保文物建筑安全。

华润置地的经营压力

凡事都事出有因,在屡屡被告知

“原址保护”的前提下,华润置地似乎应该给出一个冒险的理由。

有报道称,1月27日,东城区文化委在向北京市文物局解释此事时表示,建设单位考虑到“梁林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

据了解,作为“维修性拆除”,建设单位必须对整个拆除过程进行严谨的记录,甚至每一块砖头都应该编号记录,所有梁架的位置都要逐一记录,相关录像、绘图、测绘必不可少,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日后科学复原。

而如今的四合院已被拆成了一片废墟,现场狼藉不堪,到处是碎砖烂瓦,与普通的拆迁现场没有什么不同。

种种疑问不得不让人们联想到华润置地的经营现状。

翻看一下华润置地近一段时期以来的年中报,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华润置地2011年8月19日公布的中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共实现综合营业额76.81亿元港币,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38.3%,上半年住宅开发业务实现营业额56.52亿元港币,同比下降48.9%。

业绩下滑,华润置地面临着经营压力。

2011年中期,国际投行花旗发表研究报告唱空华润置地,并继续维持华润置地的卖出评级,其理由是华润置地股价缺乏催化剂,想像力有限。

在收入减少、支出却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华润置地开始密集融资。据统计,2011年1—7月,华润置地共融资约212亿港元,这一规模超过包括内地和香港在内的所有上市房企。

2011年8月份,华润置地又宣布,已于8月3日发行2016年到期的2.5亿美元优先票据,发售价99.252%,年利率4.625%。

同时在华润置地中报公布当日,华润置地母公司华润集团再次向华润置地输血。

汇丰环球研究当时质疑称,华润置地获注资时间不恰当,会令市场质疑公司必须透过母公司定期注资方能保持增长;而公司净负债比率达73%,属高杠杆类,应以加快资金周转为首要任务,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

华润大厦二期地段停滞近10年未有大进展,成本巨大且拆迁之艰难成为横亘在华润面前的一道难题。据悉,早在2009年,当时该院的拆迁补偿价已经达到5.5万元/平方米,但大多数居民仍不能接受。

在2011年“调结构、稳物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全国投资、新开工增速高位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再创新高,但调控效果在限购城市显现,成交量下降,百城价格指数连续3个月下跌。这或许成为华润置地此次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动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