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回归实体 银行行暴利之弊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回归实体 银行行暴利之弊端
 

2012年2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暴利挤压实体经济

人均利润10倍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不畅诱生地下金融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金玲

人均利润10倍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不畅诱生地下金融业银行暴利挤压实体经济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查显示:2/3的纺织企业利润率只有0.62%,僵尸化生存现象严重,而信贷成本成为压榨企业利润的一座“大山”。本报资料图

10倍?

这样一组对比数字让人难以接受:2011年,以四大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获利丰厚,利润增长率在40%—50%。据银监会统计,2011年前三季,中国的银行全年获利8170亿元,人均利润为40万元。同期,有工业生产规模的企业获利3.68万亿,但是全部员工8700万人,人均净利才3万多元。

如此算来,银行人均获利是实体产业工人获利的十多倍。

而与银行业的暴利相比,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则面临产业升级、人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还贷艰巨、收益收窄等众多负面因素影响。

高利率下的中国制造业

“虽然从银行贷出钱来了,但是利息很高。”2月10日,一位企业主向《中国企业报》记者抱怨道。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通常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至40%,年化利率在8.13%到9.18%之间。

去年因市场流动性紧张,信贷规模大大压缩,银行放贷偏紧。但是,在规模受控的情况下,银行盈利的压力却并没有减少。以价补量、调高利率也成为必然。

国家对银行的管理是通过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上调利率的方式进行的。这就为银行创造了吸纳低成本社会存款的机会。利率非市场化进一步降低了银行融资的成本。这一政策使得银行有更大的获利空间。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表示,中小企业利润率低于贷款利率,企业的实际借贷成本已经达到100%,或者更高,而利润率不过3%—5%。停产、关门已成必然。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沈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量中小企业因为没有政府背景,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通胀、利率上调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一起作用的情况下,融资成本上升,获利空间进一步压缩,甚至产生生存危机。

沈伟认为,这个反差看似是经济环境影响的结果,其实更有宏观政策的影响。

他对记者表示,银行暴利有政策因素,也有垄断因素。四大国有银行以国有为主体,因此在金融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在经济形势趋缓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很难从国家银行获得资金补给。资金链一旦破裂,倒闭就成为唯一选项。中小企业一旦面临生存危机,制造业就会出现萎缩,产业面临空心化。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进一步凋敝。

有分析认为,金融业是第三产业,商业银行利润处于整个经济链条的中间环节,构成实体经济、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一个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利息过高,那么,必然盘剥和侵蚀实体经济利润率或者推高商品价格。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即:利润过高的来源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过高。而贷款利息又构成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侵蚀实体企业的利润,必然推高商品价格。

金融业繁荣幻象

兴业银行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55.1亿元,同比增长37.74%;浦发银行实现归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2.36亿,同比增长42.02%。两银行利润增速均超出市场预期。

从去年第三季度数据看,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38亿元,同比增长35.4%。据此预测,到去年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应该达到1万亿元以上,增速高达36%以上。

中国银行业利润的起飞并不标志着行业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步飞跃,并没有造就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中国金融体系。

“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市场化上市之后,一跃成为获利最丰厚的银行,难怪战略投资者纷纷转股套利。但是商业银行的‘路径依赖’明显。市场化和商业化改革并没有改变四大银行为主的国有银行的融资和运作模式。银行仍然习惯为政府融资,做政府的出纳员。由于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银行和政府有天然的亲密感,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天然的隔离感。”沈伟说。

沈伟表示,资本逃离实体产业的直接后果是,资本只能更深地陷入房地产和股市等虚拟投资领域。此外,融资渠道不畅和困难必然诱生“影子银行”、地下金融业和高利贷市场。“这也就有了轰动一时的吴英案。”

同时,强悍的银行业也必然更加挤占证券市场。中国的银行融资占资本市场的九成。资金流大部分由银行主导。由于证券市场不振,私募基金和私募投资活动也受到挤占,原因是疲弱的证券市场无法满足私募投资者有效地退出投资的目标公司。

“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和商业化没有对应的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必然是一头独大,市场中的其他参与者也注定扮演‘陪跑’和‘陪练’的角色。”沈伟对记者表示,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的直接教训是金融业不能一枝独秀,相反必须重塑和振兴制造业。我们国家的情况似乎正好逆势而行,制造业面临产业升级、人力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还贷艰巨、收益收窄等众多负面因素影响,而金融业反而呈现出歌舞升平的虚幻景象。

对于银行业改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低下来。有几种方案:第一,非对称加息,如存款利率升1%,贷款利率先不要动。经测算现在银行利差有3%多,减到0.5%—1%的话,银行的盈利大概总体会减少三四千亿。第二,可以采取一个加、一个降的措施,把存款准备金率加0.5%、把贷款利率往下降0.5%。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