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9版:追踪内蒙古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9版            追踪内蒙古
 

2012年2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瓶颈放大效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郭明伦

突破瓶颈放大效益

经济发展,受控于各种相关条件。有利条件可促进发展,不利条件能制约发展。内蒙古的地下煤炭、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资源转换、加工的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从当前看,煤炭运输通道不畅,空中超高压电网不足,油气管道建设滞后,部分高载能工业园区水资源严重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工业经济的更快发展。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成了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内蒙古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位居全国首位。随着沿海地区能源需求市场的持续扩大,煤炭价格每年以20%左右的幅度提升,市场供不应求。但苦于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在通往北京的公路通道上,煤车有时排起“百里长龙”。京藏公路内蒙古段严重拥堵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一景。要解决此问题,小修小补不行,局部改造也难以使全局灵动。唯一的办法是重新设计,另辟蹊径地建设专门用于煤运出区下海的铁路、公路的通道。与此同时,扩大与邻省区的运输之路,开通鄂尔多斯———湖北、锡林郭勒———绥中港的两条支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干、支配套的运输网络。

目前,内蒙古火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000万千瓦。一方面,南方沿海城市依旧缺电;另一方面,内蒙古有些地方电厂空转,窝电现象十分严重。这里面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厂网分离后个别电厂效益不高的问题,也有电网建设与电厂建设不同步,特别是远程超高压电网输电能力有限问题。解决的重点是实施“西电东送”,尤其是“北电南送”两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超高压或特超高压远程电力外送通道,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电力外送能力新增2000万瓦以上。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搞好内部电网结构的调整,形成完整的“五综五横”布局,提高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顺利实施“煤在空中走”这一战略。

另外,内蒙古煤制气化工项目也逐渐形成规模,要围绕东、中、西三个产业中心,科学谋划、逐步建设通往中原的煤气管道,架起能源基地与需求市场的主体桥梁。

内蒙古发展高载能循环化工产业,不仅能有效地利用煤、电,而且可以形成“坑口”产业群。但内蒙古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中部、偏东地区,水资源不足成为化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以锡林郭勒和通辽市为例,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淡水资源严重短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北水南调,抓紧实施引淖入锡,引淖济辽工程。虽然黄河流经内蒙古中西部,但由于黄河分水计划的限制,内蒙古“金三角”地区的水资源也严重受控。解决内蒙古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全面涵养水源,加强重点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外,推进区域间、行业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跨省的水权转换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战略。

郭明伦,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自治区政府调查研究室(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教育厅长、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曾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经济论文数十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