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央企将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列入2012年发展战略,目前11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半数以上企业布局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且在节能建材、核能建设等细分领域获得了一定突破,产业范围基本涵盖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结构调整再提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志豹
央企结构调整再提速
半数以上央企已经布局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本报记者任正直/摄
“形势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在等待业主资金的同时,我们正在谋划大力开拓公路、桥梁等非铁路建设项目。”2月2日,中铁某局下属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局正在开年度工作会议,其中调整业务结构将是该局2012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虽然不像中铁、中铁建等铁路基建央企一样遭遇前所未有的行业冰冻期,但面对仍具复杂性与严峻性的经济形势,大多数中央企业都已经明确提出将加快调整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列入2012年的发展战略。
这一结构调整战略的确定在2011年底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以后表现尤为明显。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强调指出,中央企业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在结构调整中发挥带头作用。
共识一位央企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结构调整既是中央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与行业环境下,中央企业必须采取这样的战略,这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中央企业快速发展,但许多企业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增长,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强。
对此,中央企业要把转型升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实现企业发展向内生增长、集约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
这在多家中央企业近日召开的企业年度工作会议上找到了诠释。
中船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胡问鸣在2012年度工作会上提出,2012年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升级军品结构,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集团公司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战略占位;调整产品结构,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向市场需求;优化业务结构,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另一家中央企业中船重工集团公司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会议上也提出将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推进民船产业持续发展,强力推进非船产业加快发展。
对2012年,哈电集团明确了“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卸包袱、强管理、促和谐”的基本思路。哈电集团总经理邹磊表示,调结构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实现公司四大业务板块均衡发展、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运行效率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哈电集团来说,调整就是不断突出和强化自主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王勇要求中央企业要做好的六项工作中,三项工作中都重点提及了结构调整。王勇指出,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实际,明确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措施,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突出和精干主业,加快推进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业务优化整合。
同时还要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产品优化确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组织架构方面,要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规范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深化资金集中管理和物资集中采购,加强重大经营事项集中统一管理,不断提高集团总部资源配置能力和管控能力。
一位央企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结构调整既是中央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与行业环境下,中央企业必须采取这样的战略,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优势结构调整中除了培育新兴产业外,传统产业的升级同样重要。其中,华润集团、国药集团、中国建材等企业发挥行业排头兵引领作用,推动联合重组;华侨城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构建数字娱乐技术平台,完善旅游文化产业链;华录集团依托蓝光高清核心技术,加快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转型。
乐凯集团并入航天科技、中商集团并入诚通集团、华星集团划入国新公司管理……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持续推进。此外,中央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逐步迈向深层次。比如,中煤集团与中电投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相互参股推进煤电联营;中国华能以产业价值链、资本和科研开发为纽带,与上下游中央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等。
事实上,中央企业一直处于结构的不断调整中,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据记者了解,中铝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目前已经由单一的专业化铝业公司发展成为经营铝、铜、稀有稀土、煤炭、铁矿石五大品种和九大板块的综合性矿业公司。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央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电网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推动我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走在国际前列;招商局集团推进蛇口工业区向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转型升级。
结构调整中除了培育新兴产业外,传统产业的升级同样重要。其中,华润集团、国药集团、中国建材等企业发挥行业排头兵引领作用,推动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华侨城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构建数字娱乐技术平台,完善旅游文化产业链;华录集团依托蓝光高清核心技术,加快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转型。
兵器工业集团等中央企业还加快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组织架构调整。兵器工业集团把130多家下属单位调整重组为31个专业化子集团和11个直管单位。国投大力收缩投资项目和非主业对外投资,全年完成销号项目63个,集中资金支持关键行业发展,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机集团推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汽车等业务整合,内部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可以说,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中央企业已经开始发挥带头作用。”一位国资专家认为,中央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积累的经验正逐渐转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生优势。
资料显示,“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培育了一批核心产品和知名品牌,拥有了一批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布局“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退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领域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消耗少、排放低、可持续的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性经济危机带来了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在推动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和脊梁,中央企业势必要承担起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任。
对此,国资委有着深刻的认识。据悉,国资委近日向各中央企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央企业2012—2014年滚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强调,主业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相关的中央企业,要调整完善专项规划,编制好企业新一轮滚动规划。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曾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退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领域的力度,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消耗少、排放低、可持续的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中间,中央企业在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要发挥骨干作用,在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目前117家中央企业中,已有半数以上企业布局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并且在节能建材、核能建设等细分领域获得了一定突破,产业范围基本涵盖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更为有利的消息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今年年底前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政策将陆续公布。
有媒体报道称,为支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一揽子支撑政策,有望于近期发布。此外,包括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规划也已完成,预计于近期发布。
当然,在看到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尽管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缺陷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技术投入和研发能力不足、核心人才匮乏、关键核心技术数量偏少、LED等新兴产业投资具有盲目性和潜在风险、产业链协同功能较弱、考核机制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都是未来中央企业在布局发展新兴产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去年,华侨城集团果断探索公司战略转型,正式提出“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的公司新定位。根据最新定位,旅游与文化在华侨城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旅游与文化的产业链将进一步打通。
“这是华侨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抓住了文化大繁荣这一有利政策。”文化产业分析师表示。
除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可以形成新产业。
记者从新兴际华集团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新兴际华集团铸管产品系列将继续开发中高端产品,并向管业延伸;钢材产品将提高产品技术等级和附加值,重点发展优特钢和高强度建筑用钢;传统轻工产品将向中高端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