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评论
 

2012年2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模式变异的中国意义——十八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任东晓

温州模式变异的中国意义

眼下,有三条彼此联系的重大信息使人觉出实体经济对中国的冲击:

2012年1月6日至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总理针对金融领域的问题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工作方针。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他指出,“金融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此前,在“《财经》年会2012:预测与战略”的年会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已承认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业问题拖累了整体经济,特别是拖累了实体经济。

此后的2012年2月1日,在第三届“世界温商大会”上,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表示,“民间借贷危机的问题出在金融领域,根子却在实体经济。”强调必须重振实体经济。会上,温州政府推出414个招商项目,意图引进资金4700多亿元。

说起来,温州这座资本之城,是引发中国实体经济讨论的“台风眼”。去年9月底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产生再度让温州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时下温州实体经济发展的状况正是当下中国实业的群像,研究温州经济对于我们分析中国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标本意义。

“温州模式”曾是个辉煌灿烂的品牌,这是民间实体经济的象征。上世纪80年代,从“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温州人依靠“低成本、低技术”的小商品占领市场,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模式”。纽扣、服装、开关、皮鞋、打火机等小商品是当年温州人起家的行业,在过去“短缺经济”的年代,曾为温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温州从市场寂静的富矿中挖到了“第一桶黄金”。

在不知不觉间,温州模式变了,异化了,今日的温州不再是昨日的温州。温州的企业发展缺少了“实干”,多了“投机”。“炒”是温州商人HOLD住的新表现,什么赚钱炒什么,炒房、炒稀土、炒古董、炒金融衍生品,实业资本大量转战资本市场,追逐短期暴利,这也正是制造经济泡沫,酿成高利贷危机的祸根。

当然,温州模式的变异有种必然因素在作祟。囧字当头是近几年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也是温州实体转向的原因之一。实体经济的发展陷入如此僵局的原因,似乎可以归于三难:

融资难。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周期长,根本赶不上企业眼前对于资金的需求。东信集团董事长王崇焕说,一个正常企业的回报率在10%左右,而目前的企业实际的贷款利息已经达到了15%—20%,如此高的利息却令企业实在办不下去。

盈利难。利润薄使企业成为不折不扣的“搬运工”,能源、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攀升更是愁煞人。10年前,生产线上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在1000元左右,现在已经上升到3000元左右了,而且员工的福利要求也越来越高。再比如高昂的物流成本,在商品价格中间的壁垒,物流占到了20%到40%,美国只有8%,路桥的垄断,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生存环境难。政策实施的时间长,效果微弱。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早已提出,但实际操作中漏洞重重。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的根本原因是现有信贷投放的不平衡,如果有足够的信贷需求、合适的利率,有哪家理性的企业会选择民间高利贷方式融资呢?

的确,做实业的苦投入与低产出,与炒房地产、搞民间借贷相比产生的滚滚利润,已是小巫见大巫。这也难怪精明的温州人不再甘于一个打火机、一个小纽扣所带来的一角一厘的微薄利润,纷纷将资金抽离出实业,投入到房地产、高利贷的炒作中,所以虚拟经济泛滥成灾。

温州人的做法似乎在于过多过滥也过于极端。畸形发展的虚拟经济,不仅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大量资源,而且消磨了更多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同时少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再大的虚拟经济泡沫早晚得破。

前车之鉴。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还是2008年由华尔街那套靠“炒”房地产、煤矿、金融衍生品而导致的“威慑全球”蔓延至今的美国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均是过度繁荣的虚拟经济所致。再比如,当虚拟经济急剧膨胀完全超过了实体经济能够支撑的程度,就像一棵大树,树冠非常发达,而树根不够发达,时间一长必然枯萎无疑。

“目前金融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持续性的世界金融危机等各种不确定的国际因素,早早验证了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的这句话。也足以唤醒沉迷于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重新将视线转回到了实体经济上。温州变了,中国变了,世界也在变,变得虚拟经济过于发达。

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基本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适当虚拟经济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融资支持、分散产业风险、促进产权重组和深化产业改革。但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则会导致经济泡沫的形成,加大实体经济动荡的可能性,掩盖经济过热从而诱发危机。

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关注发展实体经济,其政策扶持着力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这对全球制造业的区域布局、产业定位、竞争格局等将产生重大影响。面对世界制造业格局的新调整,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保持制造业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推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在稳健发展中做大做强制造业。

实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实业精神遇冷,只是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问题首先在温州这个地方凸显了,台风在这里卷起。从一定意义上说,拯救温州就是拯救中国!

如何救赎温州经济,如何珍视资本市场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而不棒杀,一言以蔽之,如何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配合,使整个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进行下去。

首先在“咬定实体经济不放松”的大前提下,加强结构调整、产品创新。最近《乔布斯传》出版,造成洛阳纸贵。乔布斯神话的关键在于他的真实理想,是生产一种让每一个人能够买得起的产品,能够方便操作的产品。中央定调“稳中求进”,也是在指出,调结构、转方式的方向是坚定的。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和“进”字紧密联系起来,在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多下工夫,突破技术创新瓶颈、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实体经济再造。

其次,应规范市场秩序。如今之所以“一夜暴富”上市企业、“蒜你狠”、“豆你玩”等现象层出不穷就在于市场秩序的不规范。很多企业上市基本上成了“圈钱”的勾当;老百姓想的不是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或创业,而是到处寻找投机机会,纷纷加入各种炒作中。现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后股价潜水者占80%以上,企业上市后,管理层纷纷辞职,企业业绩立即变脸,就是明证。因此,市场秩序的规范任重道远。

最后,应重视精神重建。《士兵突击》中传递给我们的最大精神财富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当前处在逆境中的温州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温州实体经济步入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温州人的信用危机、信心危机,更可怕的是温州人精神出现危机。温州精神要振兴,实业精神更要振兴!

衰落并不意味着已经走向末路。尤其是对于已经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弄潮20余载,产业集群获得充分发展的众多温州传统支柱企业而言,挑战必定孕育着新机遇。而且,对于依靠传统实业起家的温州而言,从泡沫破灭的幻觉中清醒之后,回归实业经营,主观上并不会存在任何困难。

进入2012年,产业空心化、民间借贷风波、温商信用危机是否会继续蔓延我们无从而知。有人说,温州模式是救赎不回来的,让炒过钱的再来做产品,岂不是对牛弹琴。对于温州市委书记陈德容是否能挽救温州的颓势,我们也不敢抱过大的希望。实业的温州转为投机的温州,而投机的温州走向极端,从而引发中国人对实业经济的清醒,仅此,温州的贡献便也够大了。

中国应当感谢温州,至于温州能做到什么地步,我们自不苛求了,看来温州已经暂时难以救药了。而中国经济问题必须解决,政府必须大力夯实实体经济,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唯有以实体经济为本,中国经济才能在动荡的国际经济局势中站稳脚跟。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