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微企业把嘴边的肉吃进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让小微企业把嘴边的肉吃进去
吃好东西,这是困难日子里人们对于农历新年的最大期盼。现在,人们已经告别了缺吃少穿的年代,传统新年的吸引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说到吃这个话题,其实最让人眼馋的不是没有吃的,而是眼前就有肉,你却不能吃到嘴里。我们的中小企业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在这个春节期间,至少是有两件事让中小企业看着眼馋。第一件是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远高于年前预期的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第二件是从已公布业绩的上市银行来看,其利润增长都在40%—50%,银行业成了去年最赚钱的行业。据估算,银行的人均净利润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均净利润的12倍。
当然,这两块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吃不到嘴里的原因各有不同,前者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拿不出像样的产品,后者则是受制于垄断因素。
从国家层面来看,着实是在让中小企业吃饱、吃好上搅尽了脑汁。国务院2月1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国务院确定了四个方面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努力缓解融资困难,建立小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适当放宽民间资本,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创新能力;加强服务和管理。
这四方面的措施构建了一个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之策。政策层面的支持会使小微企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媒体出于抢热点的考虑,对于支持小微企业上市这一点进行了过度放大,如果被小微企业误读,将会使企业走向歧路。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工商注册企业1000多万家,而这其中上市公司只有2000多家,占比为1/5000。同时,根据2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显示,截至2012年1月31日,共有485家企业排队拟登陆各个板块。以上两点足以说明,即便是有政策支持,小微企业上市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事实上,仅是上市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以及对财务规范性的要求,就不是一般小微企业所能承受的。
因此,支持小微企业上市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制度上的公平,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如果有小微企业寄望于通过上市改变处境,或是一夜暴富,很有可能只是望梅止渴。
对于大部分小微企业来说,更务实的做法不是画饼充饥,而是要把放在嘴边的肉吃进去。这一方面要寄望于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创造更公平的企业经营环境,把更多的垄断行业向小微企业放开;另一方面也要靠小微企业自身提高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创造出更多能够让消费者为之心动的产品和服务。
此次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四项政策措施,更多的是体现在创造公平的经营环境上。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小微企业进入原来不能进入的垄断性行业。比如,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四项措施表明,政府已经解决了过去有肉不让吃的问题,而能不能真正把肉吃到嘴里,则考验企业自己的本事。
2011年我国消费者境外购买奢侈品多达500多亿美元,仅一个春节就花去72亿美元。这种情况足以说明国内企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就大多数奢侈品而言,除了其历史和品牌因素外,更多的是体现在产品品质的“精工细作”上,通常会强调“手工制作”。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按理说会在“手工制作”和“精工细作”方面有着非常大优势,但令人失望的是,与那些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的奢侈品相比,我们的许多产品可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沦为“地摊货”,在眼界越来越高的国内消费者心中也不再受待见。这一点值得很多企业进行反思。
刚刚过了立春,还有一些新的商机正在孕育和形成,比如PM2.5的监测市场就有100亿人民币的规模,而治理改造空气质量所带来的商机更是要以乘数来放大。
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套用一下作为本文的结尾:蓬勃发展中的中国市场上从来不缺少商机,缺少的是发现商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