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2年2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衰退,银行还会幸免吗?——十一评发展实体经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李锦

企业衰退,银行还会幸免吗?——十一评发展实体经济

这厢是实体经济寸步难行,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却求贷无门;那厢却是银行以垄断优势榨取企业高额利润。

在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大环境下,银行业究竟在扮演怎样的一种尴尬角色?银行业的暴利又会让多少中小企业欲哭无泪?

长此以往,牟取暴利的银行业,不仅不会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坚实后盾,反而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抽血机,将中国企业的血液一点点地榨取。这不是杞人忧天,亦不是危言耸听。

2月3日消息,继民生银行行长抛出“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惊人之语后,近日一则《中国银行业暴利超过烟草石油》的报道再次将关注引向银行业。目前上市银行年报尚未出炉,从去年第三季报的数据看,16家上市银行平均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2%,而中石油、中石化的相应数据仅为14.1%和17.1%。

中石油、中石化把利润做得太高,高了就引起社会的质疑。而现在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最低值都超过了21%,而同期暴利的烟草行业平均利润增长率仅为20%。拼赚钱能力,银行业比中石油、中石化厉害,比烟草业生猛。

估计,2011年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会超过1万亿元,人均利润会超过50万元。相比之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利润3.68万亿元,但这些企业有8700多万人,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除去个人所得税,人均净利润不过3万元,以此计算,银行员工人均产生的净利润是工业企业的12倍,相差实如天壤。

去年以来,实体经济的萧条与银行生意的火爆对比强烈,令人担忧的“实业空心化”果然已经来临。可以这样认为,银行业利润的大部分不是“劳动”和“创新”带来的,主要来源于负利率环境下的净利息差———存贷款利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1%—1.5%的平均水平。国家给银行较高的利差,银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据反映,除坐吃利差外,部分银行网点还逼迫企业开承兑及存单质押,并上浮贷款利息,也给实体经济带来很大压力。

企业银行冰火两重天。2011年前三季,2280多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加2400亿元,增幅为19.4%。其中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6920亿元,同比增加1670亿元,一大半都让银行给增了,增幅为31.89%。剔除银行股后所有上市公司盈利仅增长10.26%,约有四成上市企业出现负增长。银企利润增3成,非银企利润增1成。那些没有上市的企业日子更是可怜。

那位说“不好意思”的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认为,实体经济依然是银行的基础,银行如果健康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源的迅速优化以及整个资源在社会中间的效益最大化,是有其促进作用的,但是一旦整体的经济系统性地出现风险以后,银行想独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显然,这位行长是极明白银行与企业关系的,也是极明白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与实体资本、实体经济关系的。

关于虚拟资本,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资本论》。简单地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与实体经济相对应。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从大的方面说,有两句话要牢记,一句是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下转第二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