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人物同台论剑以智慧探寻未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榜人物同台论剑以智慧探寻未来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中国经济稳中能进
中国的经济自从去年开始,每一个季度增幅都有下降,但年度GDP仍稳中有进。
中国的经济经过30年高速增长之后,正进入增速增长的时代,过去30年差不多达两位数,如10%,GDP总的基数低。如果在中速增长的时代维持在8%左右,也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绝对数。
以日本为例,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速很小,有的时候是零增长,有的达到1%或2%,但日本总体经济的规模还是很大的,所以日本的经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如果中国的经济能够稳定进入到中速增长的话,我的看法是极其正面的。对企业来说,过去一直处在高增长阶段:如水泥行业,过去十年从8亿吨增长到18亿吨,去年又到了21亿吨,这个数字还在增长,2012年只预计增长5%、6%,哪怕不增长,21亿吨仍然是天文数字,因为全球加上中国产量销量是32亿吨,这么来看的话,在实体产业当中,公司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能够稳住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在稳的基础上,还能进,肯定不是在规模和量上,而是在效益、在质上进,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进,这样的调整,正适合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适合企业现在的现状。
对于中国的经济环境,我的看法不那么悲观、那么紧张,压力也不那么大,拿企业来讲,应该积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经济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不一定是坏事。
2011年,我国大陆有61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世界500强的企业数目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这是我国大企业快速形成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大企业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规模和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的大企业化进程仍有一段路要走。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完成复兴大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只有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才能抵御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危机中前进夹缝中成长
2011年银鹭和雀巢的并购案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回首银鹭集团的发展历程,人们不难发现,在每个经济形势阶段,特别是最不好的时候,银鹭集团都取得最快速度的发展。为此,很多人不禁要问:“银鹭有什么良方妙药?”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面对世界宏观经济,企业如何运用国际经济环境,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经营方针。银鹭是1985年创办的,1989年取得了飞跃性发展。当时,外资对中国投资缺乏信心,于是,银鹭选择了引进华侨资金,成立中外合资企业。1990年后的两三年间,便实现了翻番的增长速度,从而形成了银鹭发展的第一阶段。1998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银鹭却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制定了企业自己的方略,并使之飞速进入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到了2000年,银鹭提出人才科技和名品战略,同时成立了银鹭集团,又引进了台资企业。随后,银鹭集团每年都在以30%、40%的速度增长,直到2011年银鹭和雀巢合资。翻开银鹭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银鹭发展的“三步曲”,可谓是十年磨一剑,适时抓机遇。通俗地说,就是当海水退潮的时候,要知道谁在游泳。要充分把握外部经济环境,在危机中前进,夹缝中成长。企业要发展需要舍得的精神,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有坚持,才能有收获。从更高、更广阔的视野审视企业,抛开对私利的执著,才能把企业带到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2011年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不理想,但银鹭的增长率却达到60%。究其原因,既有长期实践的积累,又有竞争带来的新机遇。
1990年的合资使银鹭摆脱了资金困境,2000年引进的台商资金让银鹭迅速完成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能得到提升;而与雀巢的联姻,则是加快银鹭对全国的布局,乃至今后走出国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讲究诚信,特别是做食品行业的,更要讲良心,做食品企业就是在做良心工程。在银鹭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诚信”、“良心”四个字在经营,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才能够得到世界一流的食品企业的认可。
如何整合世界一流的食品企业的资源?如何让中国食品企业走出去?是2012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2012年是银鹭发展又一时机。银鹭和雀巢有很大的互补性,银鹭产品多布局在中国二三线城市,而雀巢产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者很容易完成渠道的共享,这些条件无不体现了两者的互补性。我们的产品大多数在二三线城市,而中国的消费潜力最大就是二三线城市。因此,我坚信,在今后的两年半时间内,银鹭可以再造一个银鹭。
我觉得,中国企业距离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有三:一是时间;二是观念;三是外部环境。
我国饮料食品行业的制造能力一点也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相应落后的是品牌的打造。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要知道,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只有短短的30年,而在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打造品牌企业。今天我们用30年时间去追赶发达国家100年的时间,已经很快了,距离他们的要求已经很短了。因此,我相信再用15年的时间,中国很多制造业将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
其次就是观念问题。洋品牌再烂都有人崇洋排内。要知道,现在很多品牌都是在中国OEM的,银鹭就做过很知名的品牌OEM。老百姓总觉得洋品牌一定会有什么奥妙,其实公开以后你会发现,洋品牌并没什么,主要是消费观念问题。品牌建设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品牌的塑造和品牌的维护,往往要经历三轮淘汰。
目前中国已经用30年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相信,再过若干年,15年乃至30年,我们将会打造出一大批的国际一流品牌,我们离世界一流企业的距离也将越来越短。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单祥双:股权投资基金形势大好
回首2011年,我们发现中国的股市下行,楼市下行,实体经济下行,产业下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下行。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惊喜地看到,股权投资基金这个领域却在大幅攀升。
从PE行业的云集资本规模来看,中国创投统计是1.2万家,整个规模会更大。低调一点统计,大概是5000家机构、5000亿到账资本。中国的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是4300亿,意味着5000亿的到账资本超过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
从资产的角度,PE行业究竟控制了多少资产?在国际上有一个统计,资本金乘以五,也就是PE行业掌控着2.5万亿资产,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上会发现,银行一股独大,银行总资产是110万亿,保险公司总资产是6万亿,证券公司是1.9万亿总资产,证券投资基金2万亿,所以已经居于中国第三大金融产业。
我预计,这个产业过不了五年,一定会超过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三大新兴金融产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强国,5000亿的资本金加起来还不如美国黑石一家大,黑石一家管理1400亿美金,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这个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在未来金融资产结构调整当中,现在已经看出来了,银行的资本在往PE转,证券公司的资本也往PE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资金的资本都在往这个行业里转,为什么会涌到这个行业来呢?
这里就产生了问题:PE行业资本特征是什么呢?所代表的新型金融或者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美国的繁荣,中国台湾的繁荣等,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的繁荣,新经济的增长都是在股权基金的推动下成长起来的。PE资本有几个特征:第一个特性是聚合社会资本,将社会的散钱聚合成集中起来的钱。集合这些资本投到产业上,所以PE的钱,把原来不在产业上的钱聚合起来,投到产业上,也有将原来在产业,比如说传统产业、落后产业,企业家手里的钱,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这个钱拿出来,通过PE聚合到新的产业当中,所以PE资本越大,支持新兴产业、有成长性的产业、朝阳产业的资本就越多,而PE的资本注入到这些企业以后,能够激活银行存量资本。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投送了某公司,负债率降低了,资本金增加了,净资产增加了,银行贷款就愿意投他。银行资本有了,再加上PE的资本,资本实力大了,在市场的竞争力就强了,效益提高了,符合证券市场上市条件,能分享到证券市场的资本,所以我讲在中国客观来讲,广义讲资本市场三大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市场、股票债券为代表的证券市场、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代表的股权投资市场,这三大市场里边,我们的股权投资基金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牵引性的力量,重塑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只有通过PE,股权基金重塑金融资产结构,能够改变目前银行业一股独大的局面,银行资产一股独大的特点,不管中央怎么样号召,让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都是没办法支持的,为什么呢?因为银行的盈利模式和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性、高收益性、高风险性不对称。所以,再怎么样喊,再怎么样下功夫都支持不了。只有将这些资本一部分转化成股权基金资本、股权资本,才能够改善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才能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我谈的第一个观点,中国现在只有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才能够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才能聚合产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观点,我们就会看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缺的还是资本,实体经济的钱从哪里来?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下降几个点,这些银行资金支持的都是巨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但是要真正支持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非常难的。中国实际上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决了全国90%多的就业,不支持的话,社会就业就出现了大问题。如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这是解决实体经济金融支持重中之重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2012年国家经济发展首先是有压力,也有动力,更有实力。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中小企业事关调结构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发展得如何,不仅仅事关民生和就业,也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两年来,我们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包括金融监管规则的改革内容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意识到信贷结构必须改变,必须自觉地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投放份额。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仅仅是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和号召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实际也是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结构的内在需求。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全球化服务能力已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建设跨国银行是中国银行业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当前全球经济遇到了很多问题,复苏也呈现出渐进性、曲折性、差异性,但应当看到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并未改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日趋紧密,而随着中国与全球贸易和投资往来的不断加强,中国银行业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快提升全球金融服务能力,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再者,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潮流下,银行国际化也是顺应客户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如果中国商业银行自身没有实现国际化,没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金融服务和管理手段,不仅不可能有效服务海外客户,也必然会丧失越来越国际化的本土客户。
要警惕停止金融创新所可能酿成的后果,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新兴经济体,尤其要注意,本来金融市场发育就不够,本来实体经济的运行就需要金融给它更有力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创新不足,无论从宏观、中观或者是微观上都有可能带来风险。
中国的银行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话,中国银行业自身业务的创新多元化,可能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强调创新过度可能带来风险,必须加强监管的同时,要高度警惕停止创新、停止改革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本文根据杨凯生论坛提纲及其同题论点整理)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应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有20年以上的企业就不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来的,我认为是比较脆弱的。世界经济变化和中国调整政策是比较快的,有很多的不适应。调控这儿调控那儿是有导向的,出口外贸受世界经济影响,民营经济出口类的生产型企业也很多,这一轮受伤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很多、很困难。
民营经济20年成长本身是这样过来的,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不能光解决今年的问题,今年问题稳中求进保住了,后年怎么办?以后怎么办?未来20年怎么走?中国经济要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老是今天问题今天解决,明天再说,这是最可怕的。因为你再说,很多企业也不知道你明天想干什么?所以,我觉得中国要持续发展,稳中求进,必须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最重要的。改革到今天,回过头看一看,有些人思想上出现了松动,观念上出现了松动,骨子里还有没有改革的思想,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前面这一轮有些企业出现困难呢?说实话,做实业很累,做实业的利很薄。温州很大一批企业把工厂关了,把现金拿来做投资放高利贷,很多这样的现象。高利贷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有些投资是投机性多,投机性造成了某些领域炒作,这是很不利的。但是通过这一轮的调整,房地产进入又受影响,资金链也紧张,造成了目前的现状。但是很关键的是未来怎么走?中国要继续稳中求进,第一就是国企要稳步发展。第二就是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资源配置的方法,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好。因为核心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确实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的细胞和动力,如果这个细胞死掉了,或者死一大半了,经济增长是有问题的。如果不“保八”,就业肯定有问题,所以就业是中国经济、也是中国社会的问题。就业的解决也要靠民营企业消化,因为我们确实说道,低层次、劳动能力弱一点的在民营经济的多。现在的大方向是一定要深化改革。